一份《关于汽车产品认证管理的议案》,表达了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延安的希望。实施认证集中管理、缩短认证周期、简化认证手续、降低认证费用的提议,也反映出众多汽车企业的心声。
汽车企业一年究竟要花费多少资金用于产品认证,记者不了解,但没想到的是,企业自己也算不清。
“太多,太杂。产品投产之前几项大的认证必须要做,量产之后还有不少认证。你问花多少钱,真是很难说。”一听记者想请他算算这笔账,某企业认证科刘科长叹了口气。
所谓投产前的认证,业内都知道,就是指《公告》、排放达标目录和3C认证,新车要想上牌,三道关必须要过。
“《公告》和《排放达标目录》的申请目前都不收费,但企业要向检测机构交纳检测费。”刘科长介绍说。
据了解,《公告》检测项目近50种,除了对各个零部件的检测,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性能试验,如正碰、后碰和侧碰,同时根据车型不同还要进行ABS测试、气囊测试、电子设备功能测试等,仅样车就需四五辆甚至更多。新车型每个项目都要做,改型车则只需对变更项目进行检测。如此一来,企业不同、车型不同,所付出的成本也不相同。如果都做下来,试验费将超过百万元。
排放达标检测项目要少一些,通常企业会把它与《公告》同时申报,检测费大约十多万元,但也需提供样车。
3C认证收费相对复杂,包括申请费、检测费、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监督复查费、年金和认证标志费。因3C认证大多数检测项目与《公告》雷同,相同的项目只需做一次检测即可,前提是检测机构必须是国家发改委和认监委双方都认可的单位。
“如果不是,重复进行的检测还要做,而且同样的检测项目3C的收费标准大概要高出三分之一,这难免会出现重复收费的情况。”刘科长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3C认证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每年还需监审换证,一张证书大约800元,如果需要去工厂审查,则是按审查专家的人数收取费用,通常每位审查专家是每天3200元。
这样下来,刘科长所在的这家企业每年仅花在这三项认证上的检测费用近千万元,加上试验车、人力、物力、接待费等,确实难以估算。
这仅仅是开始,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个自愿性认证。例如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开展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节能环保型汽车认证等。企业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审查费用,收费标准往往与企业规模、产品类型有关,一般都在七八万元左右,而且每年还要复审,仍需支付一定费用。
“现在又多了个能效标识认证。”刘科长补充道。该认证的负责单位之一就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据他透露,此认证对邀请单位免收2.5万元的申报费(非邀请单位则需另交),但每年需要交纳1.5万元的监审费,其中还不包括相关检测费。
“这是目前几个最主要的认证。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还会有新的认证冒出来。”刘科长颇为无奈。
看来,哪怕只是算算认证这笔账,也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