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描绘的这一胜景中,日前,湖北省荆门市迎来了首届油菜花旅游节。
荆门市具有悠久的油菜种植历史。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宿新市徐公店》所描写的油菜花美景,指的就是今天荆门市所辖的京山县新市镇。
为把油菜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近几年,荆门市通过建立示范区和推广新品种,大力推广油菜标准化,使这一传统产业在品质、产量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介绍,目前荆门市已建立国家级油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其中,钟祥双低油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通过国家验收,东宝区、掇刀区、沙洋县3个示范区已通过立项,成为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于2010年年底完成建设。这4个示范区覆盖全市20多个村的近万多户农户,示范面积达35000公顷。
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荆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市农业局,在对油菜种植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双低油菜技术规程》。该《规程》从选种、栽培、施肥、杀虫、收割等方面,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标准。据悉,从2006年开始,荆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年都开展“村村送标准”活动,迄今已免费向种植大户送技术标准两万多份,有效促进了油菜技术标准的普及和推广。
该市大力引进推广低流甙、低芥酸油菜标准化栽培技术和华杂6号、华杂9号、油研9号、华双5号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并辅之以“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油菜标准化综合运行模式,保证种植农户实现高产、高效的种植,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进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据介绍,在去年通过国家验收的钟祥双低油菜示范区,双低油菜单产增幅达23.3%,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油菜子样品平均含油量为38.73%,高于农业部标准13.91%。记者从油菜花旅游节上获悉,截至2007年年底,荆门市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10.1万公顷,总产量23万吨,油料企业年加工能力60万吨,居全省第一,顺利跻升全国油料产业带的核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