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美国西雅图召开WG2第52次会议,讨论各国提交的不同文字字符编码国际标准。由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组织研制的西双版纳老傣文、老傈僳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均进入投票程序,有望在今年秋季WG2第53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国际标准,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
会议认为,西双版纳老傣文国际标准方案自提交后,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和修改,方案已较为完善,文字名称符合文字本身的特点,字符全面完整,字形和名称错误得到了修正,字符排序科学,有利于信息技术采用,同意进入投票程序。老傈僳文字符国际标准方案于2007年上半年向国际标准化提出,字符总数为48个,曾于2007年9月在杭州召开的WG2第51次会议上进行讨论,并提出字符排序、标点、声调、名称等多方面的问题。杭州会议后,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组织专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方案进行了调整,使方案在技术上更为科学合理。此次会议同意将老傈僳文与西双版纳老傣文以及此前讨论同意的西双版纳新傣文一并纳入投票程序,在下一次会议上投票通过。
西双版纳老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老傈僳文字符编码国际标准方案等进入投票程序,表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些民族文字编码,不久将成为国际标准的正式组成部分,从而在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最终实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