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借助“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研发的“检验检疫口岸快速查验综合管理系统”在东渡口岸正式启用。
轻点鼠标,12000多家外贸企业的电子数据在检验检疫局与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部门瞬间共享。这就是福建电子口岸显示的信息时代的速度。分管外贸的厦门市副市长黄菱指示:“要力争在2008年底,使电子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渐进式推广集中法
在未实行集中查验时,检验检疫人员按企业确定的地点到处分散施检,大量时间被浪费在路途中,逃漏检问题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厦门局开始从东渡口岸进口非法检集装箱货物及其包装物检疫入手,建立集中查验场,九成货物在港区集中检验检疫。这样一来,进口或代理方获得海关放行信息后,只需提前半个工作日预约检验检疫部门即可,通检效率成倍提升,节省了企业成本,规避了逃漏检行为。
随后,“集中查验”被赋予新内涵。原来由施检科室接到企业或代理方预约后、向码头发查验指令,改由码头直接受理货主或代理预约后,统一向施检科室提交申请。预约时限延长,大宗机电、轻纺化矿产品进口通关从原来的5到10天缩到3天以内。
针对进口集装箱“空箱不空”的问题,厦门局又从去年加大堆场、码头协检力度,实行月抽查、月通报、分类管理、预警通知、问题监控五项新制度,推进集中查验,每月10日定期向协检方通报检出率信息及抽查计划,对检出率达标的次月免抽查,对检出率居末两位的加倍抽查,严重者及时发出警示并督促整改。
高科技带来新效益
厦门局东渡办动植科最先试行进口货物在码头集中查验。而随着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改革效应进一步放大。
东渡口岸进口废物原料率先试点远程视频监控,查验人员端坐办公室电脑前,轻点鼠标,辖区内各堆场情况一目了然。在外出差,只要打开笔记本电脑,上互联网,各种情况也可尽收眼底。
东渡口岸出口易腐烂食品货柜多。厦门局专门开发应用“集装箱适载检验及电子快速核放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划拨、监督检验、电子放行”,8万多集装箱因此100%无纸化通检,单证核销手续转瞬完成,适载检验以小时计算变为以分计时,场站手工改单甚至卖单现象得到遏制,节省吊箱费及纸质单证人工传递等成本近1000万元!
讲多赢谋求大合作
为切实提升口岸整体通关效能,厦门局在推进集中查验的过程中,时刻重视构建关检、检港、检企等多种协作机制和营造出多方共赢的大合作新格局。
根据厦门关检合作备忘录精神,厦门局东渡办自成立初期即与海关形成了关检联席会制度、联络员制度,并在废料查验、查验设施规范等方面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
现在,各类进出口企业对“港区查验为主、周边堆场查验为辅,积极推行集中查验”的新模式,已从试点时的不理解变为诚心接受,检验检疫监管效能明显提升。据统计,去年东渡口岸检验检疫货物达36.28万批、139亿美元,集装箱达170.46万标箱,检验检疫覆盖率、检出率、违规查处率均位居厦门检验检疫系统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