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茶的陆续上市,山东省青岛市的茶叶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均是买卖兴隆。2001年以来,青岛崂山茶开始采用标准化方式进行种植、采摘和加工、销售;2006年10月,崂山绿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凭借优良的品质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和消费者的认可。
今年长势喜人
4月11日,记者跟随青岛市质监局崂山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崂山区王戈庄茶叶种植区。这里春风和煦,玉兰花香气袭人,眼前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茶叶长势喜人。青岛海馨茶叶有限公司的姚正强总经理手里拿着刚刚采摘的新叶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冬天温度较低,降雪量充足,今年的茶叶叶片厚,浓绿,质量很好,而且茶叶价格也比去年高,有的春茶批发价格已经达到每公斤2000元,销量也比去年同期多了,春茶销售形势大好。
崂山茶1959年由南茶北引而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北方茶叶的优良品牌。据有经验的茶叶种植专家介绍,由于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再加上昼夜温差大,使得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因此,孕育了色、香、味、形俱佳的崂山茶。根据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崂山茶内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
“如何确保今年茶叶的质量?”面对记者的提问,姚正强打开了话匣子:“可以追溯到三四年前。”为了能够确保今年的茶叶质量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强,茶农们早在3年前就开始了打基础的前期准备工作。茶叶公司与茶农签订购销合同,要求茶农严格按照崂山茶地方标准要求进行种植,统一购买有机肥,统一更新换代茶种,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现在的茶农标准化意识非常高,他们知道,如果茶叶质量不稳定,就卖不出好价钱。而茶叶销售公司为了使茶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与茶农紧紧捆绑在一起,在质量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茶叶销售与种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非常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
崂山区的质监部门也非常重视茶叶的质量,在生产、炒制过程中严格监管,尤其是对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除了每年定检、抽检之外,经常会到企业里查看茶叶的生产状况,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环境,监督加工过程是否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监督了茶叶的质量。
面对南北夹击
“崂山茶这些年的发展,经历了价格逐渐走高到受到南方茶叶冲击价格下降,再到目前注重质量和品牌的培育价格再次升高的过程。面对南方茶、日照茶的两面夹击,崂山茶要想稳固住原有市场并逐渐开拓市场困难重重。”姚正强告诉记者,崂山茶曾经一度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但一定要在市场中把竞争力抢夺回来。他介绍说,崂山茶由于品质好,前几年很快就占领了市场,但是由于很多经营茶叶的企业走的都不是市场路线,因此,对市场脉搏的把握就不紧,不了解市场,不知道市场上的消费需求是什么,因此,在南方茶进来后,崂山茶很快就受到了冲击。另外,日照绿茶也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称号,日照茶通过市场化运作,这些年在品牌和口碑上,也逐渐冲了上来,更给崂山茶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机。
另外,崂山茶真正失去竞争力的原因,其实就是从企业到茶农,质量意识的淡薄。由于崂山茶天生的优良品质,使很多人忽略了问题的严重性。茶农们几十年来形成了传统的采茶习惯,采摘的茶叶叶大,炒制后形状不规则,冲泡起来虽然茶味喷香,但是透过杯子看水中的茶叶,却很难看。而茶农们又不习惯摘小叶,使得崂山茶从根本上存在着卖相不好看的问题,粗糙,且容易被仿造。这也是很多南方低质低价茶叶冒充崂山茶的原因。崂山茶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阵地,处在南北夹击的尴尬境地。
坚持以质取胜
在青岛,姚正强的海馨茶叶有限公司是比较早进入流通市场的茶叶企业之一。1998年开始进入商场、超市,2001年在全市最大的李村茶叶市场设了专卖店,多年来,积累下了宝贵的市场经验。姚正强告诉记者,由于一直在市场上做茶叶生意,对于市场行情,以及南方茶叶的制作方法、南北茶叶的比较都很了解。随着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市场上需要的茶叶不但味道纯正,更重要的是加工精良,泡制出来清香淡雅、叶片完整。而这些恰恰是几年前看上去就“粗制滥造”的崂山茶受冲击的重要原因。
在青岛,崂山茶是崂山地区十大特产之一,有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尊贵地位,再加上一些企业不上市场流通,凭借各种关系卖茶,崂山茶的市场运作能力弱的缺陷日益显露。姚正强认为,现在,地方特产也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通过市场竞争来扩大影响,提高效益。因此,在青岛,有一大批像姚正强一样的中小茶企业老板,将主要精力用于潜心钻研市场,他们精心于在市场上的打拼,经营方式随市场需要变化,可以迅速的根据市场需求拿出适合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对于春茶的需求量占主导。为此,我们公司于2003年就建了冷库,专门储备春茶。”姚正强告诉记者,2007年海馨茶叶有限公司做到了从春天到冬天一直卖春茶。另外,在几年前,他们就开始在茶叶的采摘、品种、加工等方面下工夫,不厌其烦地与茶农交流和沟通,尽量改进采摘方式,使得崂山茶在口味、外观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新研究出来的曲毫茶,因外形好看、泡制完整,仿造难度很大,再加上产量少,成为崂山名优茶中的佼佼者。另外,在炒制方面,通过采用现代茶叶炒制设备,引进滚筒炒制、烘炒结合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崂山茶的质量。质量好,价格就高,以前茶农卖1公顷鲜叶最多收入12万元,现在质量提高了,价格也达到了每公顷15万元。
姚正强认为,要想让一般老百姓也喝得着、喝得起崂山茶,主要还是这些起到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他们不但解决了绝大部分茶农的销路问题,也在市场打拼中紧紧把握市场脉搏,不断提高茶叶质量。但是,让姚正强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的是,由于这些精于做市场的中小企业精力有限,在对于崂山茶品牌的培育和做大做强中,显然缺乏经验和精力。崂山茶的市场是靠质量打拼出来的,如何在市场打拼中保住崂山茶这块具有竞争力的牌子,则需要更多人的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