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一大早,春寒料峭。福建省闽侯县街心广场上高高飘扬的氢气球、“质监打假进乡村,免费检测到田头”横幅标语、12辆标着“质量技术监督”字样的执法车、百余位身着制服、整装待发的执法人员,吸引来了数百名当地农民百姓。原来,福建省质监系统“金质亮剑”护农促春耕行动启动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我们农民知识水平不高,对农资肥料辨别真伪的能力不高,质监部门搞这样的活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希望你们以后能经常来。”一位农民代表掩饰不住高兴心情。
随着福建省质监局局长黄序和一声令下,“金质亮剑”打假保春耕行动正式启动,执法车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开赴农资市场。一场为期一个半月的农资执法打假、监督检查、检测服务、咨询指导等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在此统一行动指挥下,福建省福州、三明、漳州、泉州、南平、莆田等地、市(县)质监部门抓住近期春耕农忙有利时机,在八闽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金质亮剑”护农行动。利用此前福建省质监局执法处组织的农资快速检测技术培训,各地假冒伪劣不合格农资无处藏身。
福州市质监局采用自行探索成功的氯离子定性快速检验方法,对城区的批发销售企业的复合(混)肥进行检查,查出4种含氯复合(混)肥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遏制了有严重药害的农资产品进入销售环节,保护了农民利益。
永安市质监局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及技术人员深入农资批发点仓库,对其销售的每个品种肥料进行仔细检查,并针对本地销售较多的无标注含氯的复混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等肥料利用快速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判断,对发现涉嫌存在问题的肥料果断进行抽样送检。同时,该局执法人员还加强对化肥、农药销售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销售企业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强化质量意识,严把进货质量关。
安溪县质监局借“金质亮剑”护农行动契机,联合该县农业与茶果局、工商局、供销社、感德镇政府,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现场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有2000多位农民群众参加咨询活动,发放《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特别规定》及宣传材料1000多份,现场讲解化肥包装标识和《含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标识和要求》省强制性标准,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化肥和农药产品及有3C认证标志的喷雾器。现场农民群众称赞该局为广大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
南平市质监局2月28日出动执法人员160多人次,检查农资生产和销售企业40多家,抽检样品70多个,对一批净含量计量不足、标识标注不符合要求的化肥依法立案查处。建瓯市质监局针对农资产品的生产、销售、备耕旺季,在总结以往的农资打假经验基础上,提前集中力量,对极易产生药害的含氯复合(混)肥作为“亮剑”护农重点。截至目前,该局共检查农资批发企业26家,抽样20份,封存了不合格的农资产品250多吨,货值50多万元。
3月3日,漳浦县质监局执法人员林金龙告诉笔者,从2月29日开始以来的几天中,该局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执法车辆8台次,深入该县3家化肥生产企业、25家农资经销商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抽取化肥样品20批次。据该局分管执法的王副局长介绍,“金质亮剑”护农行动中,执法人员还将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及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悉心宣传法律法规、消费维权知识及农资产品标识标注规定,提高农资识假辨假能力;积极帮助受害农民依法进行维权索赔,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帮扶一批名优农资企业,向农民推荐一批名优的农资产品,引导农民正确消费。
据了解,这次“金质亮剑”护农促春耕行动检查重点为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资产品,重点查处无证产品、假冒伪劣、有效含量不足、违禁农药、短斤少两、标识欺诈等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通过“查、治、管、扶、建”五管齐下的工作措施,解决农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突出问题。福建省质监局执法处处长陈田青表示,今后全省质监部门执法活动将进一步打造“金质亮剑”统一品牌,不断增强执法品牌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