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以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新的热点问题。有关专家认为,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从农业生产源头抓起,而农业标准化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抓手。此外,实施农业标准化,对于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源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也是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

  日前,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等举办的“中国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发展论坛三北地区峰会”在河北廊坊举行,十多个省区市的相关机构共同签订了《农业标准化与食品安全发展联盟战略合作框架》。

  保障食品安全要以农业标准化作为抓手是由当前我国食品结构的现状决定的。目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鲜活农产品,而农产品又是食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和组成部分。从危害因素看,源头主要在农业领域。因此,控制住农产品的危害因素,也就从源头上基本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实施农业标准化,就是要规范农业生产加工各环节,控制农产品危害因素的过程。

  今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第41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认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重心要前移,从源头抓起。不管是直接入口还是加工制作,食品的源头都是农业;按照一定标准、生产出合格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如果源头把握不好,再多的监管机构,再多的投入,效果都不大,反而会造成人财物力的浪费。

  上述方面正是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软肋。综合与会专家的介绍,我国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交叉重复,技术指标要求不一;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不配套;标准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差;适应加工的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标准数量不足;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等。仅以标龄为例,我国农业标准标龄过长,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我国规定的国家标准一般5年为一复审期,按照这一规定,70%以上的国家标准已经超过复审期。

  应该如何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原辽宁农业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卫东告诉记者,首先还是要解决财政投入问题,投入主要应该用于健全相关机构、加强科研力量和对于农民的培训。目前,农业标准化投入非常不足,只有省级单位在质检部门设立有标准处,省以下就没有相应机构,且农业标准化建设的社会普及度、认识度不够,还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因此,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培训,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农户进行奖励。同时,由于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正在起步,基础薄弱,政府投入应侧重于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业标准化体系、监督检查体系。

作者:刘国旺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