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7日召开的南京市专项整治第三次现场会上,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家宝通报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12个100%的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中,南京市已完成了其中10项,其他两项也将于近期完成。
成绩的取得,源自全市专项整治工作的高台开局、高层推进,更得益于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南京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如今的南京城,以责任制为核心的监管链条把企业、监管部门和政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犹如三把出鞘利剑,维护着全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激发企业内动力 提高自转能力
企业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提到调动企业规范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得不说正在南京城乡开展的“双创”活动。双创,即创食品生产质量放心镇(街)和创无制假售假镇(街),这是该市专项整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小作坊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让这些基层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明白必须为自己生产的产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树立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自我规范;通过树立典型和示范带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到“双创”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从源头抓质量,从生产环节切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链条。同时,该市还加强了对消费者的质量安全常识和假劣产品鉴别知识的宣传。该市以“双创”为载体,抓住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监管空当,促进基层工作机制的落实,建立起监管长效机制。
从前期的排查摸底到后期的问题整改,专项整治工作面广量大,能如此顺利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与南京市充分发挥各个行业协会的作用分不开。行业协会一方面倡导行业自律,强化企业责任,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协助质量技监等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企业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
在南京家具行业协会,笔者看到了一份行业自律公约,内容包括总则、行业道德、行规公约、行业管理和公约管理,明确提出要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建立行业和企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据协会负责人介绍,10月初出台了这份自律公约,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的签字企业已经超过了120家,企业以面向社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主动向社会公开质量承诺的方式,切实履行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法律义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企业的监管也是一样。从引导企业积极争创,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自律意识,到帮助企业建立全过程的控制体系,增强质量控制能力;从激发企业的内动力到提高企业的自转能力,使企业真正地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再到“我能做”,南京市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对此进行了全新尝试。
强化部门监管力 实现四大转变
在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杨海宁看来,成绩是激动人心的,但更大的收获却是各个监管部门在此次专项整治中所表现出的重大转变:一是从过去对单个企业的整治,转变为对一个行业的整顿;二是从对企业的个别查处,转变到集中通报、规范提高,通过整治、引导和教育并举来推动行业发展;三是从单个部门执法,转变到多个部门的联合行动,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形成互动;四是从过去出现问题再查处,转变为全面的预警性监督抽查,超前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并加以集中解决,真正达到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提高一个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
南京市雨花台区建材企业密集,普遍规模较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虽然质量技监部门以往也对一些企业的质量问题进行过个别查处,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带有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在今年的专项整治中,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此采取了依托区县政府开展预警性监督抽查的新举措,与街道、乡镇联动,出动执法人员和技术人员1440人次,推出“三查”、“三清”举措,即行业质量状况摸底调查、企业生产条件现场检查、产品实物质量监督抽查,确保企业底数清、服务对象清、监管成效清。
对于抽检的结果,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创新性地以通报“红、黄、黑”三榜的形式进行了分级,并据此对上榜企业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依法诚信经营、质量保证体系完备、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监督抽查连续合格的企业和已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红榜公布,扶持其做大做强。对现场检查发现的生产设备简陋、原材料进货不把关、产品出厂不检验以及经检验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的企业,给予黄榜警告,实施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并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国家质量法律法规,生产条件很差,现场管理混乱,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立案查处,列入黑榜向社会公布,同时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截至目前,南京市共检查企业31000余家,取缔制售假冒伪劣窝点50多个,立案600多件,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其中对假冒茅台酒案、假冒吉林森工露水河牌板材案等大要案的查处,极大地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谁都知道,食品安全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专项整治工作更是需要当地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区县、乡镇逐级落实政府负总责,推进质监、食药监、工商、农林、卫生等多部门联动,取得了1+1大于2的成效。
从南京市到区县和乡镇,专项整治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从工作组织、人员落实到经费投入的全面支持。在专项整治的一线总能看到政府领导忙碌的身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家宝亲临双闸街道鸭肉制品的专项整治现场,并表示要对没有按照时间、工作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追究责任。建邺、高淳等区县的分管区县长经常亲自深入一线进行明察暗访,查找存在的问题,带领多部门联合执法队伍,到重点街道指挥整治行动。
在经费方面,除市政府划拨80万元专款用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外,全市各区县政府还拨专项经费近350万元,为圆满完成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质量优先、安全优先已经成为南京各级政府的共识。栖霞等区县已经明确将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列入综合考核目标,作为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新一届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作出区政府财政预算,进行统筹安排。
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即将进入尾声,在南京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却一刻没有松懈,对于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上下来说,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总结好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构建起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