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99%的车主在购买新车后会为爱车贴遮阳膜。而就是这张小小的遮阳膜,却折射着目前的汽车服务业面临的一大通病——诸多领域、环节尚缺乏行业标准,质量优劣无法评判。就遮阳膜来说,同样是缺乏技术验收标准,导致车主和商家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
记者获悉,为了规范汽车遮阳膜市场,上海目前正在制定《上海市汽车玻璃膜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技术规范)》。
而在行业协会看来,发展汽车服务业,“标准先行”已经刻不容缓。据保守预测,未来5年,我国汽车服务业将保持26%的增长,2010年市场容量达到近1.5万亿人民币。而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更贴近私人服务需求的专项服务内容,将得到迅速发展。
贴汽车遮阳膜是车主为汽车美容的常规项目。车主购买遮阳膜的的理由非常简单,即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隔热、节能、防爆,提高驾车舒适度。由此,车主在选购时最关心的就是遮阳膜本身的隔热率、防紫外线率。
但记者却了解到,选购汽车遮阳膜,并非“一贴了事”这么简单。贴遮阳膜其实是一项对环境、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而目前的市场上,贴膜程序和贴膜环境较为混乱。在行业协会,记者了解了造成上述市场混乱的根本原因: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汽车遮阳膜施工验收标准,于是各家施工店都自行制定标准。如此一来,判别施工是否合格就会存在很大的争议。
协会专家举例,市场上的一些施工店在施工标准上写道:“玻璃贴膜后,各车窗玻璃的尘点数不能超过15个”,而另一些则标明“尘点数不能超过10个”。到底是10个尘点之内还是15个之内算合格?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贴膜好坏难以评判。
贴膜没有行业验收标准,往往直接导致消费者与施工店之间产生争议。从技术上来说,遮阳膜出现尘点,主要是在车内施工时,由车内的灰尘所引起的,有时无法完全避免。但一些车主却觉得付了钱贴膜,就不能有一个尘点,经常要求商家重贴,从而引发矛盾。
基于这一原因,上海汽车配件流通行业协会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方案:借鉴国外汽车遮阳膜的施工验收标准,将一些品牌遮阳膜的企业施工标准进行汇总提升,抓紧制定本市汽车遮阳膜验收标准。协会认为,这是目前解决遮阳膜行业验收矛盾最理想的途径。协会的这一呼吁,也立即得到了业内专家和行业同仁的一致响应。
目前,国内首部汽车遮阳膜施工质量验收的行业标准正在紧张制定中,名称暂定为《上海市汽车玻璃膜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技术规范)》。这部标准由上海汽车配件流通行业协会牵头,还有贝卡尔特、优玛等遮阳膜的生产企业,威固、车之宝、上强、和平、新奇特、派安、时美、波铠灵等遮阳膜施工企业共同参与,并将申报上海市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