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产品不仅是监督、检验出来的,更是生产出来的,是靠原料的可靠保障出来的。”11月29日,在广东蓝宝制药厂,前来参加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第三次现场会议的代表们边浏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车间的质量检验报告,边意味深长地说。
南国初冬,和风拂面,随着太阳的升起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暖意。11月29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9个国家部委的320余名代表组成10个国务院检查团,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出发,分赴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东莞、江门、清远、肇庆、潮州、汕头等地,分头重点检查这些地区的药品质量安全整治、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等情况。
各检查团每到一地,都深入一线,看实情、摸实底,一丝不苟:到了企业,档案室整理的很好,大家偏要下到车间里去看看;到了餐馆,桌椅收拾的干干净净,大家偏要到厨房里“参观参观”……
在华能制药有限公司,随处可见“严格执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确保产品质量的”横幅。代表们戴上帽套,换鞋换衣服,然后进入生产车间,当看到内容翔实的原辅料购入、药品出厂检验、出厂药品销售等记录,大家高兴地说:“这就像小孩的出生证明,有了它,药品的来龙去脉就一清二楚了。”
在清远一家玩具出口企业,检查组最先了解的是这家企业对出口玩具产品原材料质量的把关情况。“油漆色粉供应商来自哪里?是否固定?有否对其进行备案管理?”检查组一连问了企业负责人几个问题,听到肯定的答复,了解到公司在原材料把关上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严格的制度,大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随后,检查组看到,该公司在玩具生产过程和出厂产品质量监控上,建立了例如塑胶玩具的17道把关工序,使用寿命实验室、抗摔抗压实验室等一系列试验制度等。“像能说能笑会动的洋娃娃,每个样品每天都被要求进行万次抗压试验,合格才能出厂。”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检查组勉励他们:“要再接再厉,确保产品质量,争做玩具产品乃至‘中国制造’的榜样。”
华润万佳生活超市是广东很有名的连锁购物场所,在这里,一台电子监管网入网产品的查询终端,吸引了检查组成员的目光:“请将商品来源的相关信息调出来。”超市工作人员快速输入商品条码,只见电子显示屏上立刻出现了生产商和中间供应商的详细资料——企业名称、企业法人名字、注册资金等内容一目了然。据介绍,超市还全面建立了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确保有据可查,有源可溯。“要把住市场的每个环节,做到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能追到源头,查出是哪个企业生产的,问题出在哪里。”离开万佳时,参加检查的代表们再三叮嘱超市管理人员。
同样,农作物是否有源可溯,检查组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怎么样?”在东升农场,检查组不停地向讲解员发问。讲解员介绍,供港澳蔬菜的每一斤每一袋,都被输入电脑,可以从销售追溯到播种生产的源头,“那样好,老百姓就放心了”,听到答案后大家纷纷点头。
查看证照、翻阅台账、现场询问……检查组通过多种形式,共查看了89个点,包括18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2家药品经营企业、13家出口企业,37家食品和有关消费品生产企业,以及9个基层执法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相对以往的检查,此次检查覆盖范围更广,项目更全面,提高了检查专业性。
广东基层群众反映,这次检查不是扰民,是助民;许多企业吐露心声,这次专项整治对好企业有百利无一害,是发展提高的好机遇;不少市县领导同志则感慨,通过专项整治,解决了近几年一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
的确,自今年8月23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3个多月来,全国上下群策群力、严格执法、攻坚破难,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例如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已100%纳入监测范围,98.7%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到今年年底,出口食品将实现两个100%等等。正如检查组在总结会上所说:“经过整治,全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食品安全状况显著改善,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