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哈杉鞋业成功实施跨国经营的启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不断设限的今天,国家鼓励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创业。然而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又都普遍面临规模和实力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等现实问题。小企业如何立足现实,走出一条跨国化的新路子?温州哈杉鞋业在海外成功创业的经验可以作为“小船出海”的样本。

从OEM到全球低价分销再到海外设厂

  总部设在温州中国鞋都二期园区的哈杉鞋业,年产皮鞋500万双,拥有中外员工3000余人。目前在全球拥有8家子公司、3个制鞋厂,销售网络遍布100多个国家,并具备全球化采购、国际化营销、多国化生产的全球资源配置和规避贸易风险能力。

  在制鞋企业遍地开花的温州,哈杉在国内市场上的名气远不如奥康、康奈等。确切地说,哈杉现在国外的生意比国内大,它80%的利润来自海外市场,是一家名符其实的小型跨国公司。这也正是哈杉为什么能够在国内鞋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外贸易壁垒日益森严的恶劣境况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哈杉鞋业董事长王建平说:“哈杉拥有的‘HAZAN’品牌是国际市场上的新秀。”究竟是什么促使这家小型民营企业上船出海,它又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呢?

  哈杉鞋业的前身是温州恒丰皮鞋厂,由王建平出资创办于1991年,初创时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名工人的手工作坊。据王建平说,当时选择进入制鞋业,完全是因为自认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和很多企业一样,一开始只做OEM和ODM,替国外企业打工挣辛苦钱。”王建平说,上世纪90年代初哈杉刚起步时,像奥康、康奈这样的企业已完成原始积累,开始靠自己的品牌闯天下了,国内市场已经没有哈杉的位置,只有靠OEM杀出一条缝隙。

  然而当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王建平发现很多OEM的客户突然不来了,受此冲击哈杉差点关张了事。熬过这段危机之后,哈杉抱着冒险出海的想法去海外开辟市场,在东南亚已经被同行捷足先登的情况下,王建平首先选择了进军中亚市场。

  但海外之路同样布满荆棘,1998~1999年间,一双成本约为4美元的鞋能卖20多美元,扣除7美元的中间成本,在俄罗斯还有100%~200%的销售利润。但是紧接而来的是国内鞋企的大量涌入,竞相压价低价甩卖,哈杉不得已又将市场转向了非洲和美国。同样,经历过短暂的甜蜜后,大量的中国鞋又蜂拥而至,结局仍是价格战。

  进入2003~2004年,中国制鞋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遭遇反倾销危机。为了摆脱这种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绕开反倾销,哈杉走上了一条海外建厂的道路,同时通过收购外国品牌鞋企来打响自己的企业。首先在尼日利亚首期投资200万美元,成立哈杉(尼日利亚)大西洋实业有限公司,在当地生产哈杉牌男用皮鞋,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还有就是收购意大利著名制鞋企业威尔逊公司90%的股份。这一步跨出去后,哈杉才最终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概括地说,哈杉的成功,得益于它目前在全球实行的全方位的3种经营模式:

  一是继续做传统的加工贸易,但这一块的份额已不大。为保证资金周转正常和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知名度,哈杉选择世界著名鞋企、鞋商为其贴牌加工,如德国瑞克、沃尔玛、美国富城、澳大利亚蒙特朋特等。通过执行世界著名鞋企、鞋商的生产工艺标准与国际鞋企接轨,提升哈杉整体制造和管理水平。

  二是做哈杉自己的品牌“HAZAN”。目前在俄罗斯、在非洲、在美国,哈杉自创的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在非洲区域,HAZAN皮鞋已成宠儿,具有引领市场的能力。在哈杉意大利公司,百年品牌“威尔逊”已远渡重洋登陆美国等国家。

  三是自办国外工厂和收购海外著名鞋企。王建平觉得,要想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过硬的品牌不能靠自己造,唯一的捷径是收购。这一做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超过预想,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受到我国政府和投资国政府高度评价。

国际化之路的经验教训

  哈杉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汲取深刻教训,并在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王建平说:“当俄罗斯为制止灰色清关,屡次没收、封存大批中国商品时,当法国、西班牙大量焚烧中国鞋时,当哈杉2004年遭受直接挫折时,我们都在冷静反思其根本原因。为什么我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国外会遭如此冷遇?为什么许多年轻的企业以为把产品输到国外‘走出去’就功德圆满,却突然间又头撞南墙血本无归?”

  在王建平看来,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规律,还不熟悉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哈杉初出国门之时,从地摊上起家,然而随着大量的国内同行涌入,用大量的廉价产品(低于成本价)无序冲击国外市场,给当地的制造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他国必然会采取贸易壁垒、反倾销、甚至过激行为来应对。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不注重品牌的培养,而热衷于竞相压价搞价格战,在浪费了国内大量生产资源的同时,也让自己在国际上失去了市场、利润和同盟。再有,就是中国企业不善于融入当地,往往脱离当地实际,自我封闭进行生产和经营,这样对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企业需要学会充分利用所在国的政治、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

  总结哈杉这几年来的发展,在国际化道路上,针对国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普遍遇到的一些经验教训,该企业主要做了以下3方面工作:

  一是收购与借势。2004年,哈杉开始从“产品走出去”提升为“整体走出去”。通过收购意大利著名鞋企威尔逊公司起步,充分发挥威尔逊公司研发、工艺技术、品牌影响力的优势,充分借力米兰世界时尚之都,工艺、信息领先地位。通过精心融合、嫁接,“威尔逊”已成公认的国际品牌,并让其在欧盟市场、大中华市场以及美国市场畅通无阻。

  二是整合与双赢。着力将国外名企的信息、研发、品牌、工艺等优势资源与国内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从而使哈杉的整体竞争力得以稳步升级,也使丧失生气处于夕阳期的威尔逊公司重振雄风,开创了中意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是通过办厂与拓展融入所在国。哈杉在尼日利亚的经历别具一格,投资创办的哈杉(尼日利亚)大西洋公司从小到大,已经成为西非最大的制鞋企业。尽管当地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不佳,然而哈杉凭借“真诚合作、互惠双赢”的理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开创出一片良性发展的天地。哈杉帮助解决了当地近千人的就业并在他们中培养管理干部、技术骨干300多名。无偿帮助当地制鞋业解决冷粘技术工艺,培养当地供应商、经销商数百人,向当地纳税近800万美元等等。技术、管理、人力资源、文化的全方位“走出去”使哈杉在当地受到欢迎和尊重,并被列为友好合作的典范企业,哈杉成了友好使者和建设非洲的劳动者。HAZAN皮鞋成为政府公务员的首选,在非洲主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作者:张道生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