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抓专项整治就像打拳,你看这一只手有1、2、3、4、5五个手指头,我们做的就是把这五个手指头握紧攥实,并成一个拳头,然后打出去!”在谈到福建检验检疫局的专项整治工作时,该局局长吴绍炳边用双手比划,边笑着对记者说:“这样五指合力,重点出击,专项整治的拳头才打得有力。”他说的五个手指头,指的就是福建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推出的“12345”五措并举措施。
“1”是围绕一条主线。福建局始终将质量作为检验检疫工作的生命线。今年6月初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后,围绕抓质量这条主线,福建局党组共召开10多次重点整治专题会和业务分析会,深入分析检验检疫执法把关面临的严峻形势,剖析自身业务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部署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局领导靠前指挥,深入分支机构和基层检查指导专项整治工作,了解掌握基层一线专项整治工作动态和进出口产品质量状况,不断完善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工作措施。
“2”是突出两个抓手。一是落实准入退出机制。对存在问题的注册登记备案企业和基地,责令整改并暂停出口,该吊销注册登记或备案资格的坚决予以吊销;新申请注册登记或备案企业、基地,严格按照相关准入要求进行审查、审批。二是加强执法督查。围绕执法把关各个关键环节,开展内部工作质量检查和外部执法稽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消除隐患,提高质量;并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整治督促检查,及时查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不断巩固前期工作成效。
“3”是做好三个结合。一是清查与治理相结合。出动人员3万多人次,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迅速、深入、全面清查,提前完成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100%目标任务。同时,落实整治和管理措施,把好准入退出、原料收购、标识加贴、溯源管理、口岸进出、检验检测等关口,提高了产品全过程监管成效。二是惩治与帮扶相结合。一方面,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违法企业的违法行为记录。另一方面,积极帮促企业完善自检自控体系,帮促优良企业创品牌,帮促企业恢复和扩大出口。三是稽查与规范相结合。既查内部业务,也查企业违法违规,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研究整改,完善相关业务规范,出台了《红黑名单企业评定管理办法》、《进出口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规范》等10多项规范性文件,夯实了业务基础。
“4”是发挥四个办公室作用。先后设立产品质量办、食品安全办、驻点办、玩具专项整治办等四个办公室,分别牵头负责专项整治有关日常工作。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四个办公室既独立运作、专业高效,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了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是实施五组联动。一是依托国家质检总局工作组督导帮扶,提升执法把关水平。二是领导干部督导组,抽调多名厅级干部,采取机动驻点方式,重点对业务量大、业务敏感的分支机构进行督察指导,及时解决一线在监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驻点工作组,从省局抽调49名处、科级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各分支机构全程督导。四是业务专家组,从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骨干队伍中抽调人员组成业务专家组,采取机动驻点方式,指导分支机构专项业务。五是老干部老专家服务组,成立由高级工程师组成的离退休老干部老专家专项整治服务组,通过讲课、座谈、现场检查指导等形式,帮助基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福建局在提前完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3个100%基础上,自我加压,100%完成出口货物木质包装、出口水生动物养殖场、出口水果果园和包装厂清理等多项额外任务。取消或暂停815家企业、基地注册资格或证书,将21家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查处案件150多起,涉案金额2600多万元,查获出口食品货证不符40多批次,截获禁止进境物几十批,退运进口旧机电153台、销毁10台。帮扶10多家企业恢复出口,4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获俄罗斯注册,举办技术培训班60多期,培训企业人员4000余人次,并与26家企业签订技术帮扶协议,与500多家企业签订“产品质量责任书”或“安全卫生质量承诺书”。指导4家企业荣获出口免验证书,1家企业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现场考核。在种养源头推行良好种植养殖规范,健全了检验监管长效机制。
链接: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初显
整治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企业的理解支持,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显著增强,检政企三方良性互动,齐抓共管产品质量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同时,条块协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福建局与福州海关签订“打击食品走私的合作备忘录”,与外经贸部门开展联合培训,与质监、农业、工商、卫生、经贸、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初步建立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出口量逆势增长,国外通报案例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