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国家质检总局派驻山东检验检疫局工作组一行6人从潍坊转到黄岛,蹲点黄岛检验检疫局。两个月来,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留下他们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身影;全局上下,广大企业,传扬着他们恪尽职责、一丝不苟的精神;黄岛局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规范业务、完善机制、整体推进各项工作的业绩,诠释了总局派驻工作组的重要意义。
深入调研“把脉”准
黄岛,与青岛一水之隔,是一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一个迅速崛起的港口,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所在地。黄岛局,一个充满生机、蒸蒸日上的副厅级检验检疫局,业务量居全省检验检疫系统22个分支局之首。
随着山东省委、省政府2002年青岛港跨海西移战略的实施,黄岛以大港口、大工业、大航运为依托,成为贯通全省、辐射全国的重要进出口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实现了贸易往来。进口:货物辐射到河南、新疆、甘肃、陕西、江苏等20多个省区市;出口:西藏之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货物自此口岸出港。与此同时,黄岛局还承接着胶南市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
工作组深知,以黄岛局口岸之大、居位之重、进出口业务之多、创新工作模式之难,选择黄岛局驻点,深入一线,靠前指导,对黄岛局工作是助推,对山东检验检疫工作可辐射,对全国口岸查验工作有借鉴。
入驻黄岛之后,他们日夜奔忙。
——在检务处,他们调研报检、审单、计费、签证、放行每个环节,全面掌握黄岛口岸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流向及口岸监管情况。
——在港口查验处,他们从单证审核、现场查验、卫生检验、卫生除害等环节直接上手,亲自操作,对出口商品口岸集中查验进行了全过程调研。
——在船舶卫生检疫监管处,他们与检验检疫人员一道攀软梯、验货舱、查卫生、除疫情。
——在保税区检验检疫监管处,他们就保税区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货物“一日游”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在出口食品加工企业,他们从台账建立、原料管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货物运输等环节,对照黄岛局整治行动方案进行逐项检查。
其间,他们组织召开了检验检疫通关问题研讨会、口岸卫生除害研讨会、进口食品自动扣留研讨会、出口食品口岸集中查验研讨会、木质包装检验检疫研讨会、查处乱收费研讨会等23次,召开由政府相关部门、进出口企业、集装箱场站、码头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8次,对26个企业、集装箱场站进行了实地检查。
情况越摸越透,思路越理越清。他们掌握了黄岛局的全面工作,找准了制约口岸检验检疫工作的薄弱环节。
对症下药“处方”灵
“管得住、检得出、放得快”是口岸检验检疫工作的根本指针和总体要求。工作组准确“把脉”之后,为进一步完善口岸通关机制开了“处方”。
——实施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管理。
由于进口食品经营方式复杂、环节繁多,加之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尚不完善,在目前名为“先报检后通关”,实为“先通关后检验”的进口通关机制下,进口食品逃漏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食品虽经抽样送检,但检验结果出来前就已经投入生产、销售和使用,进口食品还存在着“管不住”的问题。
为此,工作组提出了“对进口食品收货人实行备案管理”的措施,完善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的工作思路。一是对进口收货人实施备案登记管理,全面掌握进口食品收货人的信息,将所有进口收货人全部纳入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之中;二是事先将有关法律责任和规定告知收货人,要求收货人做出承诺,使进口食品检验检疫监管由“被动”变为“主动”;三是对收货人备案进行动态管理,要求收货人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凭备案证书方可办理进口食品检验业务,增强检验检疫机构对收货人的控制能力;四是通过建立数据库,对进口食品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实现口岸与内地、检务与检验部门的信息共享,可为后续的对进口食品收货人实行动态分类管理、“红黑”名单制度、召回制度、追溯制度的推行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完善进境食品自动扣留制度。
口岸进境的食品大多为流向性货物,这些食品在口岸局验证后转往目的地局实施检验检疫。这种模式虽然方便了企业,但是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对存在高风险的产品,不能在口岸第一时间及时发现问题;二是经内地局检验检疫发现的问题产品,由于货物已经运输到内地工厂,不能及时办理退运手续;三是携带疫病或来自疫区的产品,在从口岸局运往内地的过程中,易产生较高风险;四是由于口岸局和内地局在沟通和协调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货物监管出现真空,致使非法夹带、偷货换货等有可乘之机。
为此,工作组在山东局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借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食品检验检疫模式,进一步完善了进境食品自动扣留操作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进口食品风险产品目录》中的高风险产品,扣留在辖区内的冷库中实施检验检疫,检验检疫结果未出具前,不得擅自使用或销售。对检验检疫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食品,及时提高抽检频率,直至达到100%的抽样频率;对质量较好或信誉较高的产品,适当降低抽检频率。黄岛局实施这一制度以来,共对进境食品采取自动扣留97批,其中检出问题20批,检出率达20.6%。
——实行“进境货物木质包装风险分类管理模式”。
针对进境木质包装不同风险,分5类分别采取确定相应查验比例、抽样数量及货物监管的措施。极高风险入境木质包装全部开箱查验,取样点不低于木质包装总件数的20%,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放行;高风险入境木质包装开箱比例为50%至100%,取样点不低于木质包装总件数的10%,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放行;中风险木质包装开箱比例为30%至50%,取样点不低于木质包装总件数的5%,取样后可以移动货物,但在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低风险和极低风险的入境木质包装,进一步降低开箱比例和取样点数量。
在黄岛蹲点期间,工作组胸怀全局、心系事业,除了对黄岛口岸认真“把脉”,还结合黄岛局大口岸的实践,对近年来我国出口问题食品典型通关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把目前出口食品在通关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案例特点,查出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完善食品通关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以身作则作风硬
在黄岛期间,工作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抓整治,促工作,严肃有加,决不宽松;而日常待人、接物与处事,则态度温和,平易近人,令黄岛局干部职工由衷敬佩。
他们吃在职工食堂,与干部职工一同排队打饭,同桌就餐,为了多一点了解情况的时间。
他们与住局干部同住办公楼之内,为了工作方便、加班及时。
他们与黄岛局干部职工一同学习总局整治行动的每项部署要求,一同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他们说,只有同学习、同研讨、同领会,才能同提高、同贯彻、同落实。
他们一同参加局长办公例会,与黄岛局同志们共同研究专项整治每一项工作部署。
为了提高有效性,增强指导性,6位同志都编排到具体科室,白天忙调研、忙工作、忙业务,晚上和周末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讨论调研报告。组长副组长是两位学有所长的专家型干部,除了黄岛局工作,还兼顾对山东系统其他分支局的指导和督导,并抽出时间为干部职工及企业领导上辅导课。其他4名同志一门心思想事业,废寝忘食干工作。
工作组勇于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勤奋工作的精神,得到了黄岛局干部职工和广大企业的称赞。黄岛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凤贵感慨道:“工作组深入一线,立足业务深处‘把脉’、‘脉’把得准,站在总局高度,抓住重点‘处方’、‘方’处得好。他们为改革、完善口岸检验检疫机制送来了法宝,为基层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工作成果,是黄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无法衡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