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常州局检务科按照专项整治工作部署,结合常州地区产地证签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产地证申报情况作了全面排查。
分析原因 锁定重点
常州局以外贸经营企业为突破口,对产地证如实申报情况作全面排查之前,该局检务科已经进行了诸多前期工作,例如,要求全市的出口企业对目前的出口与经营情况提交自查表,对含进口成分的产品加强签证调查,对异地货源的产品结合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状况要求产地局配合调查等等,最终确定将检查重点放在外贸经营单位上,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目前对外贸经营单位的注册管理工作有待改进和完善。尽管检验检疫部门需对产地证申办企业开展签证前的注册调查,但面对经营范围经常发生变动的外贸公司,这一调查的作用并不明显。因为签证时申报的产品与注册时进行调查的产品并没有必然联系,从而使对外贸经营企业的注册调查工作可能流于形式。而生产企业申报的产品相对稳定,对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生产流程都相对熟悉,注册调查对后期签证工作的指导意义也更为明显。
外贸公司主观上存在故意瞒报货物真实产地的可能,不少外贸公司担心一旦国外客户了解到货物的详细产地后,会跨过外贸公司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并开展贸易合作,因而有意隐瞒货物的真实产地。而这种情况在生产企业一般不会存在。
目前,各局产地证手签人员普遍面临签证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现状,大都很难有时间对外贸经营单位申报的货物原产地进行充分的签证调查。
查找漏洞 解决问题
对此,常州局创新思路,迅速确定重点,通过以下措施对企业进行分析和排查,查找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对外贸公司申报货物原产地的调查,尤其是对异常数据和产品的调查。签证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产业结构与产品分布情况应做到了然于胸,如发现有异常数据,签证时可要求企业提供国内购销合同与发票作为货物来源的证明。同时,要求企业提供货物出运的报关资料与运输单据,并与申报的运输状况进行比对,于细微处查实况,进行分析与判定。
可以针对属法定检验范围内的申报产品抽查企业出口报检记录,对含进口成分并申报“给惠国成分”的加工贸易产品抽查原料的进口报检记录,结合“产地检验”原则排查企业逃漏检行为、虚假申报原产地行为、虚假申报商品编码以躲避监管行为等等,做到产地证督察与报检情况督察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对外贸公司整体申报情况,如每年进出口量、法检比例、出口国别、产品结构等有异常变动的,应提高警惕,从中分析原因,及时向企业了解情况,掌握企业的动态信息。对各类异常情况中可能隐含虚假申报的情况练就敏感捕捉、准确排查的过硬本领,做到手中有数据,心中不发慌;心中有数据,全局固若汤。当然这就要求产地证签证人员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工作责任心,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和签证核查程序的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其诚信意识的强弱、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地证签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