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产品是舟山的支柱型产品,每年出口量在20万吨以上,理所应当地成为舟山检验检疫局把关的重点。某水产出口企业经理说:“想要鱼目混珠,出口不合格产品?想都别想!”一语道出了舟山局监管工作的成效。
如果你要问舟山这座城市经贸发展的“招牌菜”是什么,相信大多数舟山人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你:是水产品!这不,一踏上这个海岛,扑面而来的是带着海腥味的空气,随处可见的是“海鲜”、“水产”的各色招牌。
“这并不奇怪”舟山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殷汉华热情地介绍,“舟山是我国第一个海岛城市,是世界闻名的大渔场,水产品是舟山的支柱型产品,每年出口量在20万吨以上,占浙江的85%,全国的10%,价值6亿美元左右。”
上任不久的舟山局局长娄传永深感肩头的责任沉甸甸:“水产品出口既是保持渔区发展、社会稳定和工业增长的主要产业,也是我们检验检疫把关的重点和敏感点。”
“想要鱼目混珠,出口不合格产品?想都别想!”华发水产有限公司的王经理如是说。自2004年欧盟虾开放之日起,舟山检验检疫局就对辖区内的出口欧盟虾产品实施“动物园铁笼式”的监装!
为一睹“铁笼”的真面目,记者走进了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只见7个和冷库齐高的封闭大铁笼赫然竖立,其中6个铁笼可以装一个标箱的货物,一个铁笼可以装两个标箱的货物,舟山局的监装人员正在打开铁笼上的锁扣式封识,并对冻虾仁的装箱过程进行监督。
监装人员向记者解释:企业输欧虾产品必须在全部生产完成后方能向舟山局报检;全部报检产品必须放置在冷库内一个封闭的铁笼内;检验员现场抽样后,加施专用的CIQ锁扣式封识,并记录封识号码;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由企业提出申请,舟山局派遣专门人员对产品装箱过程进行监装,拍照并留存相关箱号和铅封好。
自实施输欧虾产品监装措施以来,舟山出口欧盟的虾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没有出现一起遭欧盟通报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实验室检测时,会不会存在报检员跟着样品走,企业比检验部门先知道检验结果的情况?检测环节如何过好人情关?”面对记者抛出的连串问题,娄传永局长自信地说:“不会!我们有国内首家的LRP2000系统!”所谓LRP2000系统,是舟山局自筹10万元资金开发的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它实现了双盲样检验检疫流程,即样品检验流程结束前,食检处无法知道其检测结果信息,实验室无法知道该检测项目以外的信息。
记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详细了解了该系统的流程,首先,食检处录入样品信息,包括品名、报检号、企业名称、检测项目等,并在样品袋上加贴条形码;其次,实验室接到样品后,通过扫描条形码,可自动生成一个实验室检测号,并传递到不同检测岗位;第三步,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录入LRP2000系统,并按照各个检测岗位、拟证、审核各个程序设置权限,同时,所有结果均被该系统锁定保护,食检处可以直接打印已有电子签名的实验报告。
“这套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驻浙江局工作组的充分肯定。”娄传永自豪地补充道,“它从程序上确保了检测程序公开、透明、可以追溯,既使检验处室与实验室的信息对接,也规避了廉政风险。”
舟山局的“铁笼子”和“双盲样”在出口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中,发挥着“双保险”的强大威力。2007年1至8月,舟山共出口水产品及其制品14.03万吨,4.5亿美元。
而且,“双保险”也鞭策着出口水产品企业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记者走访了其中最为著名的浙江海氏集团。该集团总资产21亿元,拥有22家下属公司,冷库储藏能力22600吨,是国内最大的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国内最大的冷冻调理水产食品加工与出口企业。仅水产加工厂一块,就直接解决了7000人的就业问题,在解决和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公司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品质管理队伍和一整套品质管理体系。”海氏旗下港明食品有限公司的方盛兆副总经理热情地带领记者进入其生产车间参观。在参观通道,隔着玻璃可以看到,身着四种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工人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的分工,例如:穿蓝色工作服的是负责原料处理的,粉红色工作服的负责产品精深加工、深红色工作服的是负责制熟、而着白色工作服的则是品检员。方经理介绍说,员工的入岗准备总共有内帽、外帽、口罩、工作服自身检查、卫生检查、清洗、皂液、清洗、消毒、清洗、干手等12道程序,确保了员工个人的卫生。而每个车间都配有一个员工消毒槽和器具消毒槽,又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员工和生产器具的卫生。有如此密不透风的质量体系标准做保证,也难怪公司高层牛气冲天地喊出“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品质”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