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山西实际,对区域性集中生产的食品实施重点专项整治,细化责任,严格落实,严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山西省质量技监系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结合山西实际,山西省质量技监局在整治重点产品中突出了酒类产品的专项整治,对区域性集中生产的食品实施重点整治,并提出整治目标要求,把文水县的白酒,洪洞县的腐竹,闻喜县的果脯蜜饯,寿阳、阳曲县的豆腐干,柳林、临县的蜜饯,运城盐湖区的纯净水和锅巴等区域性集中生产的食品列为省整治重点。
在专项整治中,山西各级质量技监部门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并结合当地区域性食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分类整治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654人次,检查生产企业6527家,查获案件259起,立案105起,查获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滥用添加剂案件13起,查处无生产许可证176起,涉及关闭无证企业111起,建议吊销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87起,查处大要案3起。这3起大案分别是忻州市质量技监局查获假冒厂名厂址无证生产速冻玉米案、代县质量技监局查处水泥生产窝点案、太原市质量技监局查处货值4808万元的无证生产工业萘案。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杭州现场会后,山西省质量技监局于9月29日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指出下一步是专项整治的实质性阶段和攻坚阶段,明确要求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明确的10类产品和山西省新增的水泥、化肥、农药、煤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5类产品的专项整治,把各项整治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基层,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并在实践中着手研究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