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是农产品获得市场通行证的必要条件,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受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与标准、标准与生产两个“两张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经济贡献率均不足40%,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缺乏正常的工作经费渠道和稳定有力的工作队伍,以及工作对象特殊,农民科技意识和标准化意识不强,具体工作中往往有等、要、靠的思想,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开展一项工作,尤其是全面性的工作,必须具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技的等多种手段,但在目前许多地方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中,上述几个手段都不充分,这暴露了工作机制上存在问题。另外,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工作主体异化,工作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的不合理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原动力的丧失,在政府主导、直接管理的模式下,社会广泛参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工作的有效性。

  解决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必须实现工作主体与利益主体的有机结合,激活工作的原动力,使农业标准化工作走上自我规范、自我积累、自我促进的良性发展轨道。农业标准化的基础也就是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以及生产经营行为的社会化。现阶段农业标准化的基本矛盾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型生产经营方式与经营规模化、人员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标准化客观要求的矛盾,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标准化的客观要求,也就成为农业标准化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现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实现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农户,它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公司与农户的联系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和相对松散型。紧密型的,如贸工农一体型和贸农一体型,公司直接建基地;相对松散型的,如以贸连农型,以工(加工)连农型,这种形式以合同作为公司与基地或农户的连接依据。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为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公司在内部实行一系列管理制度,提高内部人员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管理或强有力的影响,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紧密型的公司+农户,公司可以对农民进行刚性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的硬约束机制;相对松散型的公司+农户,公司可以依据合同条款对农民进行弹性管理和软约束。

  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为生产经营行为的社会化,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发展提供了基础。由于公司人员素质较高,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社会信誉较好,加上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始动力等有利因素,能有效地消除各种阻碍因素,促进农业社会服务的发展。现实可行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途径,是依托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联合供销、农资部门和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实体,按照立足服务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服务、搞好服务促发展的方针,广泛开展种苗统育统供、土肥统测统配、病虫统防统治、生资统购统供等物化技术服务活动,彻底改变农技推广机构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实现农技推广机构的实体化。

  (作者单位:山东嘉祥县质量技监局)
作者:续晓斌 高健 杨新光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