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食品小作坊专项治理在江苏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国庆假期过后第一天上班,江苏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了最新的数据报表,报表显示,截至10月7日,江苏全省已有75.53%的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其中,扬州、盐城、南京分别达到91.58%、89.41%、84.72%。

  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代表了江苏省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的一个标志性阶段成果。数字的背后是很多思考、探索和细致入微的工作。

  抓产品质量要突出食品质量,抓食品监管要突出小作坊监管。这个思路在江苏省政府,省有关部门、各市政府那里都是十分清晰的,用江苏省质量技监局副局长张亚青的话来形容,此次专项整治是毕其功于一役,而食品小作坊作为此次整治的难点,需要顶真碰硬,综合施治。

  这的确是一份很艰难的工作。江苏全省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1267家,其中小企业、小作坊为31096家,这个数量平摊到质监系统的所有人头上,人均150多个。对这些数量多、规模小、条件差、分布散的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称得上是千头万绪,该从何处着手呢?

市场准入 第一个有力抓手

  去高淳县东坝镇的那天,细雨蒙蒙。“味他行”食品厂整齐漂亮的蓝白色新厂房被雨水润泽得更加鲜亮。在套上鞋套,走过几道消毒池之后,老板汪福宝很自豪地把我们领进车间参观。这个看起来很低调的前小作坊主,却是高淳第一个取得QS的人。他借申证的契机,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了东坝豆制品生产加工业的改造热。

  东坝镇一直有生产加工豆制品的传统,家庭式作坊数量不少,生产条件有限,规模也不大。豆制品实行QS准入之初,大多数作坊主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毕竟,改造生产条件、添置设备、建化验室都要花一大笔钱呢,他们都在心里盘算到底划不划算。僵局之下,经过南京市、高淳县两级质量技监局工作人员耐心宣传、积极引导、有力帮扶,当地豆制品生产规模最大的汪福宝率先行动,投资几百万元在新址盖了新厂房,产量翻番。率先取证的他也率先得到市场回报,产值从原来的1000多万元,变成现在的5000多万元。小小豆腐干进了麦德龙、华联等大超市,走向全国。他们目前正准备上豆制品新品种,还要上肉制品项目,一副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的模样。看到“味他行”越来越红火,其他小企业和作坊也都争先恐后地开始申证。

  发生在东坝镇的故事,在江苏省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工作进程中是很典型的。他们把QS申证作为整治小企业、小作坊的第一个有力抓手,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告知书》,在摸清本行政区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底数的基础上,采取召开会议、上门、网上联络等方式逐一向企业告知国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无证查处等相关规定。第二步就是力推汪福宝这样带头人,推出示范带动一片。第三步是带专家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提出具体改进意见。第四步是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加快现场核查和发证检验的速度。

  再完美的设计也需要人来落实。作为实际操作者的基层质量技监工作人员,工作细致不细致、服务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专项整治的实际效果。比如,南京局提出用两年时间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扬州局编印了《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和《扬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使用手册》,首批3000册已经全部免费发到企业;苏州局利用完善的电子网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现了动态监管。又比如,在小作坊的改造中,质量技监工作人员往往要往企业跑很多次,为企业联系专家现场指导,按照申证的标准改善生产环境、工艺、管理制度等,细到甚至一个灶台的位置该选在哪里都会提出具体建议。

  有人说,推行市场准入的过程既是一个履行政府监管责任的过程,也是考验质量技监部门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的过程。江苏质量技监系统正在用扎实细致的工作完成一份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公开承诺 落实生产者第一责任

  记者9月20日到扬州市邗江区质量技监局采访,一进门就听到个好消息:就在前一天,该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已经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提前3个多月完成了这项任务。

  从全国看,江苏省在推行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方面无疑是走在前列的。他们首先将普查中发现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不全或两者皆无的小作坊,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并报地方政府建议取缔。对两证齐全的小作坊分三类实行监管:第一类是两证齐全,其产品已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且经改进生产条件可以达到生产许可条件的小作坊,通过引导、帮扶、规范,督促其尽快取证;第二类是两证齐全,其产品已纳入准入管理,但暂时达不到食品市场准入条件,采用传统工艺(方法)生产加工食品,且当地居民村民依赖程度较高的传统低风险食品,符合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的小作坊,将其名单报当地政府,经政府同意允许其暂时存在,让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公示;第三类是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的,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并报请地方政府处理。同时,督促小作坊建立并实施原辅料使用台账制度和供销台账。

  在承诺之外,还有整顿、检验、监督、召回4个环节,环环相扣,确保专项整治效果。

  整顿——对全省12个地区14个食品集中生产区域进行重点整顿。整治期间将适时组织督查,整治工作完成后采取现场检查、产品专项监督抽查等形式对整治效果进行验收。

  检验——在签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工作基本完成后,省局将制定强制检验方案,组织相关质检机构,对经政府同意暂时存在的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制检验。

  监督——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情况,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基本遏制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召回——正在组建由食品加工行业技术专家、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检测人员、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组成的江苏省食品召回专家委员会,为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各级质量技监部门学习宣传召回管理办法,制定食品召回工作方案。

长治久安 政府责任产业发展民生需要三者结合

  与电影明星有着同样名字的退役军人王志文,现在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客人带到他的企业生产现场了。他的南京水晶鸭业食品有限公司名字挺大,其实是个小企业,生产车间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被水田包围的一个院落里,不久前完成了改造。记者在窗明几净的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在为南京军区加工一批酱鸭。王志文说得很实在:改造前都在酒店谈生意,不敢带客户到厂里来,现在终于不用躲躲藏藏了。

  其实,变化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外在形象,改造前王志文的公司每年产值七八十万元,改造后达到200多万元,还成为江宁区复转军人创业示范基地。他觉得目前生产场地太小,正努力在开发区找地建设新厂房。

  汪福宝、王志文代表着那些已经顺利完成从小作坊到正规企业蜕变的类型,而对于那些为数更多的规模更小、实力不足的小作坊来说,改造的难度要大得多。对于这些遍地开花的小作坊,一棍子打死的单向思维不仅是简单粗暴的,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政府的责任、产业的发展、民生的需要,如果不能将这三者协调起来,小作坊的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整治效果也难以长远。江苏省质量技监局副局长张亚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类似的观点,而且特别谈到要探索通过专项整治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问题。

  盐城提出的“六个统一”,可以算是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力量的一种模式。

  地处盐城市城乡接合部的盐都区朱庄村,被四邻八乡称作“豆腐村”,盐城市区75%的豆制品来自这里。全村从事豆制品加工的有111户,虽然村里做豆制品有50年历史了,但生产条件却多年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简陋加工点,只要一个炉子、一个磨子、几副模具,豆腐作坊就开张了。靠家家户户自己的力量,情况很难改观。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当地政府提出了“六个统一”:统一管理,将食品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镇政府、村委会,对豆制品生产加工实行统一质量管理,作坊主公开做出质量安全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统一标准,由质量技监部门组织制定豆制品生产的地方标准,帮助培训,引导小作坊按标准生产,随时检查标准执行情况;统一规范,由质量技监部门制定地方豆制品生产规范,从原料进厂、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出厂检验、卫生环境、人员健康等方面统一要求;统一检验,在质量技监部门指导下建立生产基地豆制品快速检验检测中心,负责对每一批出厂产品及时检验;统一供汽,由电热部门统一架设专门管道向生产基地供应蒸汽,杜绝小锅炉安全隐患;统一品牌,所有产品都打朱庄牌,培育市场品牌,提升产品信誉度,以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盐城市希望通过建立豆制品集中生产基地、全程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豆制品的安全问题,既让农民的菜园子赚钱,也让市民的菜篮子安全。虽然这个模式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检验,但重要的是,它是对政府责任、产业发展及民生需要三者结合的积极探索。

  食品小作坊在食品生产加工业中所占产值十分有限,但在目前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下,它在安置就业、解决一部分人的生计和部分区域的民生问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作为食品安全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又对整个国家的食品安全影响重大。因此,治理食品小作坊的问题不仅仅是个质量问题,甚至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江苏治理食品小作坊的实践,让我们联想到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的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可能两周后会在得克萨斯掀起一场风暴。洛伦兹把这种现象称做“蝴蝶效应”,意思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会引起它四周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在社会学界,“蝴蝶效应”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同样,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从江苏各地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中煽起的“蝴蝶翅膀”,目前只是引起了一些局部变化,其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但人们相信,或许有一天,它们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会带来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格局的大变化。

作者:余方 蔡美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