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采购小商品;这里有900多家境外企业设立办事处,包括联合国等机构设立了采购中心;这里汇聚了41个行业1900余大类40余万种商品,商品出口212个国家和地区,日均出口集装箱1000只以上……日前,本报赴沿海九省(市、区)口岸采访行报道组来到这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无不对这个“大市场”赞叹不已。
“要想逛完整个批发市场,哪怕只在每个摊位前停留一秒钟,也需要3个月的时间。”义乌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员这样介绍。走在义乌的大街上,记者不时碰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这些都是前来采购的外国商人,他们总是乐此不疲地将中国小商品销往世界各地。随着市场采购商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义乌检验检疫局承担的职责也越来越大。
“目前,义务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已逐步呈现出从小商品向大宗商品转变,从一般商品向敏感商品转变,从分散储存向固定的、良好的仓储条件转变,进口国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为做好市场采购商品出口检验检疫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严格管理、管而不死、适度放宽、放而不乱、方法灵活、操作规范’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义乌局局长贾宗金这样告诉记者。
为维护正常的检验检疫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义乌局严把敏感性商品出口关,将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敏感性商品作为检验检疫工作重点,明确了“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及相应的抽样比例,严禁检测不合格商品出口;推出了简化小额出口商品手续的办法,将具有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为义乌并具有相对固定仓储场所的外贸、货代、货运等经营单位确定为报检主体,加强监管;大力推广规范化外贸仓库管理考核和外贸公司质量体系认证,目前,已有8家外贸仓库达到了规范化外贸仓库要求,4家公司顺利通过体系认证。
配合日益完善的监管工作体系,义乌局同时加强了执法稽查工作。“我们克服人力资源紧缺矛盾,抽调工作人员,投入稽查队伍,不断壮大稽查力量。从2006年至今年8月,义乌局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30起,涉案货值3000余万元,并将一起伪造通关单移交公安机关。”贾宗金的介绍,让记者看到了义乌局执法稽查工作的措施之实,成效之大。在街头巷尾,不管白天黑夜,人们常常会看到检验检疫人员执法查验的身影。据了解,针对地方物流习惯,义乌局调整稽查时间,采取日夜双班倒的稽查机制,并制定合理的稽查路线,对辖区范围内的商品出口实施不间断、针对性强的执法稽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从重从快,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报道组到达义乌的当天,正好赶上一起查获逃漏检案。当时已是晚上七点多,检验检疫人员顾不上喝一口水,仍加班加点守在现场,满满一个集装箱的货物已查验了三分之二。“玩具、打火机等法检商品均未报检,企图逃漏检出境。”检验检疫人员指着大量被查获的商品告诉记者,为了加大非规范化外贸仓库监管力度,他们将现场查验批比例从20%提高至40%,口岸查验做到了100%开箱检查。自8月6日以来,义乌局又对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可喜的是,义乌局对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打出的“组合拳”,在促进地方外贸企业守法经营、实现地方外贸良性出口等方面产生了较有力的推动作用,市场采购商品出口检验检疫秩序不断好转。8月6日至9月10日,义乌局共查处逃漏检、以假充真等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7起,日均查处近4起,涉案货值达500余万元,其中90%以上为逃漏检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