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烟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瑞金市壬田镇,蓝天白云下,一条条绿荫掩映的乡间水泥路上,一辆辆摩托车、农用车满载着金黄色的烟叶,向圩镇的烟草收购站驶去,一路撒下烟农的欢歌笑语。
瑞金市烟叶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起几落的瑞金烟叶,这几年在瑞金市质量技监局和烟草局的技术指导下,通过标准化的示范种植,带动了科技化的生产,今年全市已有烟农1757户,比上年增长38.2%;种植烟叶200余公顷,比上年增长43.6%;烤烟房10804座;保守预计产量35000担,比上年增长45%;所产烟叶全部由上海卷烟集团公司包销。产值预计可达2100万元以上,实现烟叶税480多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和33%,全市种烟户人均增收1600多元。
瑞金市质量技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瑞金在历史上就有烟乡之称,所产烟叶以色泽金黄油亮,叶质厚实,烟味纯香而驰名赣闽粤沪三省一市,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烟厂点名要瑞金烟叶做配料。那时各乡镇的荒滩野岭,梯田坑垅,到处都种满绿油油的烟叶。但由于种植方法传统老套,单产量总徘徊在100公斤左右。此后因管理体制及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烟叶生产江河日下,到2003年,全市种植烟叶只有2公顷左右,烤烟房不到10座。
近几年,瑞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市3个省级(烟叶、脐橙、商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烟叶首当其冲。为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瑞金市质量技监局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此,该局牵头农业、烟草等几个单位,进行烟叶生产的全面调研,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在种植良种烟叶K236为主、云烟87为辅的基础上,根据烟叶生产全程的稻草还田,撒施石灰、漂浮育秧、揭膜大培土、适时移栽、平衡施肥、适时打顶、合理留叶、科学采摘烘烤、分级管理的顺序,制定出相关的种子标准、整地标准、育秧标准、种植施肥管理标准、采摘烘烤标准,并在九堡、壬田、日东等乡镇建立烟叶生产示范基地,质量技监局和烟草局对每个示范点分别派出技术人员蹲点,每个生产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管理。秋后一算账,示范基地平均单产烟叶达到150公斤,优质烟叶达92%,比传统种植分别提高50.2%和46.5%。让当地烟农大开眼界,为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为让烟叶标准化种植在瑞金市各乡镇遍地开花,尽快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价值,质监、农业、烟草部门与各乡镇采取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措施,通过基地+科技夜校+烟农的模式,在烟叶生产的每个环节,及时召集各乡镇的主要烟农,举办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培训班,并免费印发技术标准资料到烟农手中。通过三位一体的模式,为烟叶标准化种植培训了108名土专家、烟秀才,这些人都成了各乡镇的技术骨干,为实施标准化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烟农张朝焕的农家小院里,他一边分拣一片片金灿灿的优质烟叶,一边乐呵呵地说:“我总认为自己种了几十年的烟,弄烟叶是有一套经验的行家里手。没想到还是在科技夜校学的标准化生产好!”他家今年种的0.8公顷烟叶严格按技术标准化生产,投资比以前少了,但产量却更高了,平均单产达到175公斤,比传统种植增加68%,而且全部是优质烟,由于烟叶产量的增加和等级的提升,今年他家净增收入5600多元,他计划明年再扩种1.3公顷。
尝到用标准化生产烟叶甜头的烟农们,对标准化种烟充满信心,更希望用标准化这把金钥匙开启农家致富的大门。如今,科技种烟在瑞金方兴未艾,标准之花在各乡镇烟田处处开放,全市领种2公顷以上的烟农有50多户,连片种植6.7公顷以上的示范点有18个,烟叶种植已成为瑞金农业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15个乡镇都建立了烟叶标准化产业协会,各个村都成立了分会,现已拥有会员1896名,形成了一张硕大的烟叶标准化产业网络。协会的成立,为烟农与乡镇政府、质监、农业、烟草等部门架起了信息、技术标准的桥梁。烟叶生产已由标准示范向群众自发种植转变,由粗放种植向科技兴烟转变,由分散型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瑞金这块红土地,已掀起了标准化种烟的滚滚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