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准备在全国实行食品召回制度。”
出口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损失,也影响到中国产品的信誉
十二个百分之百
1.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3.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4.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
5.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6.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
7.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
8.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9.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
10.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
11.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
12.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等
8大任务20个工作目标
国务院决定在8月下旬到12月底这段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部署的这次专项整治,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整治任务,还明确了8大任务,20个工作目标。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8大任务,就是做好农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领域食品、餐饮消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等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
这些任务首先都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来开展。重点产品,是指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其他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及进出口产品;重点单位,是指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餐饮企业,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重点区域,是指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
要经过专项整治,达到以下20个工作目标:
——农产品整治方面。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基本解决使用违禁农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加工食品整治方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流通领域食品整治方面。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餐饮消费整治方面。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
——药品整治方面。完成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和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证明疗效的药品广告。
——猪肉整治方面。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整治方面。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基本解决无证生产的问题。
——进出口产品整治方面。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月饼也有“身份证”
徐立洋
9月7日,刘女士来到西直门附近的“稻香村”为老人选购盒装月饼。细心的她发现,除了往年熟悉的“QS”国家质量安全认证标志之外,今年的礼盒上多了一个小绿标,上面写着“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刘女士好奇地向促销人员打听起来。
原来,这是新的食品“电子身份证”,刮开涂层,下面是每盒月饼惟一对应的16位电子监管码。通过上面提供的电话、上网和短信三种方式,可以追查到这盒月饼的所有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和包装班组批次,乃至生产配料取料。
稻香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货架上,还有深入民心的“红星”二锅头、“古船”面粉等也都被贴上了不同颜色的“身份证”。
按照月饼礼盒的绿色标识上提供的信息,刘女士拨通了114查询电话。被转接至语音平台后,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道,目前还只能通过查询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他详细信息暂时不能提供。如果需要了解食品的原材料等,必须直接联系食品厂家。
看来,这还只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应用,后台的完善和老百姓的认可都需要假以时日。
月饼的“前世今生”
在8月23日召开的在电子监管码推广现场会上,北京市质监局的负责人介绍,通过先进的信息加密算法,每件商品都有惟一的身份识别码,一方面存入验证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喷码、印刷、贴标方式附在商品上。这样,以“监管码”为索引,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被数据库记录在案。
以月饼为例,每块月饼的面粉、糖、蛋黄等各种原料、配料、辅料,都由质监部门通过“入库时间加批次号”的方式统一组织赋码,然后按工序排列,最终合成产品的编码。
如果是月饼的质量问题,可以按编码信息查出不合格原料的进货时间和批次,再通过进货单据查到供应商、生产企业,直到种植者;如果是操作工序不合格,可以查出不合格工序的时间、班组和操作工人。
2005年,我国的月饼产量接近20万吨,销售额达到100亿元;2006年,产量增长至25万吨,销售额则突破了110亿元。在这广阔诱人的月饼市场上,大量杂牌军和品牌军共生,月饼质量良莠不齐。
其实不只是月饼,“元宵节”之前的元宵,“端午节”之前的粽子等等,每年都有几个固定节日给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作坊带去福音。
有的业主公然承认自己就是靠打时间差、钻空子,以求得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往往在节日的当天上午,或者前一天,品牌货就已售罄。到了下午,就轮到小品牌、杂牌军粉墨登台,笑傲市场了。尤其是节日当晚,半价甚至更低折扣的甩卖带来的利润足以让业主赚得盆满钵满。
双面夹击“杂牌军”
几乎每年中秋临近,工商部门都能从暗街背巷中查处未经食品检验许可的“黑作坊”,其卫生条件之差,令人心惊。
2006年9月起,国家质检总局对包括月饼在内的糕点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大量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糕点食品企业被迫逐渐停产、转产,直至被市场淘汰。
根据去年对月饼市场的调查显示,大品牌在高档月饼市场已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中档月饼市场也占据了60%以上。不仅是国家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日益重视,全民的品牌意识也在觉醒,并渐渐高涨。
老百姓对卫生指标、口味、包装等都有了细分的要求,还有几个人会选择“杂牌军”呢?尤其是在电子监管码的应用和推广之后,那些原本企图在夹缝中同样满载而归的无名小企业、小作坊恐怕只会从市场上淡出,消失在消费者的视线里。
由于电子监管码有其惟一性和可追溯性,所以小到一袋调料,大到一台冰箱,都可以查验它的“出身”。并且,这种监管码被重复使用或仿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通过短信、网络、电话和各大超市商场的免费终端,消费者可以对自己购买的商品验明正身,还可以在监管网平台上投诉和举报假货。如果号码不存在,或与实际商品信息不符,则会被自动记录下来,提供给执法部门。每次查询,系统还会告知该商品被查询的次数,防止条码被盗。
更广阔的前景
这16位的编码中不仅存储了产品的生产信息,还包括销售信息,如经营者进货、保存的各个时间节点和具体场所。通过各种信息的汇总,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追踪可以实现精准定位。今后,一旦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可以快速确定出错的环节和时间,并针对问题实施精确的产品召回措施。
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公司总经理陈威透露,电子监管码不久将升级至20位编码,将增加生产许可证、免检等产品信息。电子监管码还将与条形码结合,到时候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扫描价格的同时还可通过屏幕了解到产品的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其他信息。
现在,杏花楼、新雅、功德林、可颂坊、香特莉等北京市11家月饼生产企业都添加了监管码系统。9月中旬,电子监管码也开始在桶装饮用水的包装上推行。预计到今年年底之前,北京将有200多家生产企业用上电子监管码。
这种新型的编码正在逐渐应用于白酒、月饼、化肥、种子和珠宝首饰等五类产品上,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8个经济发达的省市推广。
据质监部门的研发专家介绍,“电子监管码”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数码防伪技术,但标签成本并不高,像月饼盒上的小标只需2分钱左右。随着使用规模的扩大,成本将会更低,更易于企业接受。
就在不久前,我们还在感叹即将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期间,运动员用餐的每一个鸡蛋都能追溯到下蛋的那只母鸡。而现在,我们也在逐渐享受到新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