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在GB/T13339-91质量成本导则3.2.4条款中,外部损失成本的定义为:“产品交货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
在质量外部损失中,有形的损失,都可以通过收集和统计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而无形的损失却难以估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计算实际发生的费用,而无法计算无形的损失。但是无形的损失有时大大超过了有形的损失,由于定量困难而被放弃了。
如何把堤内的质量损失在堤外的无形损失中补上来?笔者从资产评估中得到了启发。无形的损失,损失的是信誉。在企业中,信誉就是资产。当我们把无形的信誉损失定性为资产损失时,就为定量信誉损失打开了一条思路。
在资产评估中,企业信誉的概念被定义为商誉,它和信誉有一定的区别,也有基本的共同点。它们之间的区别暂不在这里讨论,但我们可借助资产评估的思路和方法来实现质量外部损失中无形损失的估量。
信誉与占有率
一个企业的信誉受到了损失,与这个企业的哪些指标有影响呢?最敏感的指标就是占有率。直接面对市场的企业,市场的多少就是占有率;面对企业的企业(供方),订单的多少就是占有率(以下统称为占有率)。
占有率的多少,是由企业多种因素与市场作用长期形成的。在占有率的背后,包含着许多实际的经济指标:销售额、费用成本、税收、利润、盈亏点、时间效应等。
占有率又是依靠广义的质量指标所支撑的,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还体现在成本价格、服务、数量、时间、顾客满意、公司的社会责任、设计、制造等核心过程以及销售支持过程等各个方面。广义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地、充分地体现了企业的信誉程度。占有率既体现了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同时也体现了一系列的质量指标,因此用占有率的变化来衡量企业信誉的程度应是一个很客观、很适用、很灵敏的指标。
对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来讲,占有率是企业与市场长期作用的结果,企业信誉好,占有率就高,盈利相对就多,企业信誉差,占有率就低,盈利相对就低。从供方来讲,占有率是供方表现由企业对供方的综合评定产生的结果,企业按不同等级确定供方订单量,信誉好,订单量大,获利就多,一旦质量下降,造成评定的等级下降,带来订单量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利润的下降。
上述两个方面的占有率,无论是从单纯的产品质量来讲还是从广义的质量方面来讲,由质量下降而引起占有率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利润下降,这基本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信誉损失程度。信誉的损失由此可以用价值来衡量了。
如何计算无形损失
占有率也反映了一个企业大体的盈利水平,占有率高的企业,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获利相对要多,我们可把它视为超额收益。在这里,因质量问题而导致占有率的下降和利润的损失也可直接视为信誉的损失成本。这样就可用预期收益损失折现的方法来进行计量,简言之,就是把预计将来的损失拿到现在来计算一下。
损失的信誉价值=
上式中:Si为第i年企业预期收益损失;r为折现率;(1+r)-i折现系数;i为预期的年份;N为预期收益损失的年份数。
如何计算预期收益损失?这关系到取值的基数问题。下降利润的多少反映信誉损失的程度。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占有率与盈亏平衡点占有率的关系。盈亏平衡点占有率,是指一个产品必须达到多大的占有率,才能保本,高于这个点就盈利,低于这个点时就亏损,这一部分亏损额如果是因为质量问题造成的也应计入信誉的损失之中。
盈亏平衡点占有率是占有率允许降到的极限,盈亏平衡点以上的占有率损失造成的利润损失是一部分,当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下时的亏损额是另一部分,是负利润。当企业的利润长期为负值时,企业的信誉出现负值也是正常的,这与资产评估中商誉可能为负值时的概念基本是一样的。当信誉出现负值时,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供货企业会有亏损,还面临着产品召回、资不抵债或诉讼索赔等风险,企业无信誉可言。负的商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在计算质量外部损失中无形损失却是有用的。综合上述所说,在未降到盈亏平衡点以下的预期收益损失Si基数可直接取利润下降额;在降到盈亏平衡点以下时,应将亏损额取绝对值加入利润下降额中一并计算,预期收益损失Si值=利润下降额+亏损额绝对值。
关于预期的时间N,应根据各个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定。笔者认为,一般可选择3年或5年,因为时间太长,变化就很大,延续时间应根据变化来考虑。也可每年根据占有率的变化具体进行计算。
关于折现率r,一般取同行业收益率平均水平。从计算来看,由于质量未达到要求带来的信誉损失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垮台。这给企业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这样的估量能使经营者对质量造成的信誉损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产品质量和广义质量的认识,把质量提高到关系企业存亡的高度,这样质量外部损失估量信誉损失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以上仅是个人对质量外部损失中无形损失估量的一点粗浅的见解,还远不够成熟和完善,是否合理和适用,仍需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东方制冷空调设备配件有限公司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