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今年的水果出口量至少有1000吨,而在几年前,只有几十吨。”说及如今的龙泉水果,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家以加工本地水果为支柱产业的企业负责人感叹地说,龙泉水果之所以能畅销全球,与龙泉质量技监人员的大力扶持、帮助是分不开的。
位于成都市东部的龙泉驿区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的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四川省的水果之乡。而在2000年时,情况却不是这样。当时,由于认识不足、信息不畅以及落后的种植观念等原因,当地一些农民急功近利,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水果的口感、质量明显降低,口碑及价格也一落千丈。
龙泉质量技监局党组经过研究决定,通过免费为果农检测水果的农残、重金属等项目来保障水果质量,同时将检测结果通报区委、区政府及区相关部门,对检测合格的加贴合格标识后出售,检验不合格的,由政府责成相关部门监督销毁。
解决龙泉水果质量危机的办法是有了,可检测的设备哪里来?所需要的大额经费又从哪里来?这些严峻的问题摆在了质量技监人员的面前。他们一边通过单位出一点、员工筹一点的办法筹集启动资金,一边马不停蹄的组织技术人员。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2001年初,龙泉质量检测所便投入了使用。
刚开始,农民们都不相信是免费帮助检测水果,不让抽样。在农民不同意检验到主动送检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质量技监人员在龙泉驿区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有一次,该局质量技监人员检测发现该区美满乡部分枇杷重金属超标,质量技监局当即将此情况通报区委区政府和区农业发展局。后查明,导致枇杷重金属超标的原因是果农使用了有质量问题的过磷酸钙所致。“只要过些时间,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变,即便如此,但在我们和质量技监局的全程监督下,那些重金属超标的枇杷还是全部销毁了。虽然这样做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但从长远发展来说,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原龙泉驿区农业发展局罗局长感叹地说。
到2002年底,整个龙泉水果的销售有了起色,龙泉水果又得到了市场的青睐。而此项工作也得到了龙泉驿区政府的肯定。自2003年始,龙泉驿区政府每年从区财政支出近10万元专款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
今年初,龙泉驿区政府更是从财政拨出100多万元专款,用于检测所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
如今,经过一些列有效手段洗礼后的龙泉水果,其色泽均匀、大小一致,矿物质、维生素、糖分含量丰富,化肥、农药等残留量都严格控制在标准许可之内,不仅畅销本地,还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