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期间,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官方网站实时了解奥运赛事,享受无线移动IPv6接入网络提供的各种个性化信息服务;运动员可以乘坐纯电动客车穿梭在奥运场区,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将成为奥运火炬接力、马拉松等赛事的引导车。众多高科技成果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将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科技含金量高、绿色节能环保的盛会。
据悉,在奥运会期间将应用40辆纯电动客车作为“穿梭巴士”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提供交通服务,采用100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各奥运场馆之间组成“绿色车队”。此外,还将有几百辆纯电动场地多功能车用于奥运村和各奥运场馆内,提供物流后勤服务和短距离人员运输,真正实现奥运场区交通“零排放”。
夏季制冷、冬季采暖、照明、生活厨房用能(天然气)、生活热水供应的是奥运场馆的主要能源需求。北京奥运场馆大量采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和地源热泵等绿色能源,奥运场馆绿色能源供应达到26.9%,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
据介绍,奥运村生活热水供应100%采用太阳能,其规模和技术先进性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利用太阳能可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奥运村采用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提供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国家体育场设置了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分别可节约相当于标准煤约3600吨/年和103.8吨/年。此外,奥运场馆照明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可为国家游泳中心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标志性建筑和区域节约景观照明能源70%,照明灯具使用寿命延长数十倍。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应用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上的一大亮点。科技部、发改委和信产部联合实施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重大项目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积极推进3G网络的建设。与此同时,基于手机开发的奥运增值应用也在加快准备,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发了手机官方网站,并增设了奥运快讯、3G手机视频业务、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业务,可以为公众提供贴身的场馆交通导航和周边信息查询。
通过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应用,2008年北京将建成国际一流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奥运会期间,借助北京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将实现市区主干道群体交通引导80%以上、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平均时速不低于60公里以及提供5000辆奥运车辆监控服务,确保北京交通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