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产销经标准化促进江苏沛县生态肉鸭产业健康发展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肉鸭养殖加工业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以往肉鸭的养殖业规模小、分散,没有大型的养殖基地,肉鸭的加工一直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养殖户大多是庭院式的生产,各养殖户间的养殖技术不规范,标准不统一。肉鸭的成熟期长短不一,肉鸭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好货无好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信誉,挫伤了部分追求质量的鸭农的积极性,阻碍了沛县肉鸭养殖加工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针对存在问题,沛县质量技监局在生态肉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从生产源头抓起,针对养、产、供各个环节采取了有效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他们为肉鸭饲料加工企业制定标准,对饲料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重金属指标进行限定,严格控制药物及添加剂指标,以确保沛县肉鸭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成为绿色食品,监督饲料厂家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并对厂家定期抽样检验,及时发现问题限令整改,防患于未然。

  部门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到基地、养殖户,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标准查询服务。

  该局还为深加工企业制定产品加工标准,配合县招商引资大计,竭力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树立质量技监局综合管理部门的窗口形象。从华英、雨润等集团进驻沛县开始,质量技监局标准化部门随即与之建立联系,主动给外地商家提供本县生态肉鸭产业的相关信息,详细介绍当地养殖业及初步加工企业的产品和标准执行状况,在充分尊重对方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与建议。从厂房的选址、设备的安装、从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宰杀、加工的工艺,到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该局与县农林局积极配合,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正确分析肉鸭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用标准化手段提高肉鸭产品质量,加快制定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肉鸭饲养、产品加工、卫生检测等标准体系。推动肉鸭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沛县特色肉鸭产业,实现肉鸭产品的有效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树立了品牌,发挥了技术推进器的作用。

  有关方面给沛县养鸭业算过一笔账:一只鸭子从孵化卖雏到养成约3.2公斤的成鸭,再到加工销售,三个环节产值达53元,增加值15.74元,农民纯收入及企业利润12.93元。据此测算,全县2005年5000万羽鸭三个环节产值达26.5亿元,增加值7.87亿元,农民纯收入及利润6.46亿元。

  沛县肉鸭加工企业集群还使1万多农民成为有固定收入的产业工人,而间接为整条产业链服务的人员则数十万计,大大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此外,400多个大型合作经济组织及200多个销售大户形成了拉动50亿元的产业链条。

  沛县把生态肉鸭作为全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来培育,在招商引资中特别注重引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以拉长、做大产业链,用产业化思路促鸭业经济的繁荣,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由华英、雨润等20家龙头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带动下,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为主的沛县,已建成沿龙河路林鸭复合养殖、沿沛龙路规模小区养殖、沿湖沿大沙河水面散放养殖等3条养殖带,初步形成了集种鸭养殖、雏鸭孵化、商品肉鸭规模养殖、宰杀分割、冷藏运输,以及饲料加工、羽绒加工于一体的肉鸭生产体系。

  当沛县的生态肉鸭养殖成品化、系列化开发和延伸产业链形成之际,对外销售这一块如果处理不当则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标准化需要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作为强有力的后盾,虽说在生产加工领域都严格地执行标准,上市前还需极为严格的质检体系来确保质量。

  在此基础上,标准化人员为肉鸭的宰杀、加工企业办理了代码、条码。通俗地说,沛县的生态肉鸭产品在拥有了条码之后才能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换,进而能飞向全国大超市。肉鸭加工龙头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强劲拉动了全县肉鸭生产。到2010年,该县将冲刺饲养量1.2亿羽,效益15亿元的目标。

作者:赵卫东 冯昭义 蔡美萍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