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物价局召集广东省的各个行业协会、商会开会,向行业协会宣传不得搞“价格联盟”,或者几个大会员企业串通一起涨价。广东省食品行业会长张俊修在会上针对方便面联手涨价表态:“谁跟风抬价,开除谁的会籍!”(8月4日《信息时报》)
在近期的涨价事件中,个别行业协会成为了“价格联盟”的影子。比如方便面涨价,消息首先是从相关行业组织传出;中式快餐涨价,消息也来自行业的一个聚会。行业组织方面解释说这是一种巧合。对方便面、中式快餐这类充分竞争行业出现这种“巧合”,说其价格垄断是抬举了它们,但说其通过价格联盟,实现搭车涨价,则一点没冤枉它们。在国家发改委发出的通知中,特别提到了“经营者或者行业组织不得以会议纪要、协调价格、价格联盟等形式传统定价、联合提价”。可见,个别行业协会在“价格联盟”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行业协会作为统筹行业企业自律的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行业组织无需解释企业涨价与行业聚会之间的必然联系,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引导发展的作用是行业协会必须遵循的原则。事实上,方便面集体涨价事件发生后,就有业内人士爆料,原料价格上涨顶多增加10%的总成本,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却是产品涨价20%-40%。且不论以上数据准确与否,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涨价企业并没有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通过行业协会向消费者作出必要的解释。遮遮掩掩、真假难辨的成本账,怎么能排除涨价企业形成“价格联盟”和搭车涨价的嫌疑呢?其实,企业遭受生产成本压力要提高价格,并非不可,但涨就要涨得明明白白,让消费者心服口服。从这一点来看,行业组织应该承担起成本分析的责任,为消费者提供一本明白账。
行业组织也应该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应对价格波动,指导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完善管理,内部消化掉部分成本上涨。然而,一些行业协会却总是以“慢半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面对涨价企业出现实际“价格联盟”的格局,虽然在言语上表现某种“强硬”,但事实上,这种“强硬”表态只不过是应对来自官方和民间强烈的声讨与质疑所发出的敷衍之声;而当行业内企业遭遇原材料上涨态势,个别行业协会不是引导企业把应对市场风险、应对原料价格变化,变成日常功课,而是帮助企业把原料价格波动、产品成本增加直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寻找开托之词,并通过行业协会信息发布的优势来为涨价企业打前站。这种“不谋而合”的价值取向实际是与涨价企业唱双簧,表面上是在维护行业协会的自身形象,所隐藏的后果必然导致企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发展不畅,整个行业也不可能发展壮大。
由此可见,在形形色色的涨价事件中,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涨价原因作出准确分析,分清正常价格波动与搭车涨价间的区别,在管住不正当的涨价行为的同时,必须对某些行业协会在企业间所形成的“价格联盟”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行业协会职责不相符的言行保持高度的警惕。此次,广东省物价局召集广东省的各个行业协会、商会开会,向行业协会宣传不得搞“价格联盟”,正是向行业协会敲响了警钟,对于把涨价企业“价格联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将起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