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 针对近年来馅料食品频频出现质量与卫生问题,中国商业联合会起草的食品馅料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期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对包括月饼、汤圆、雪糕等含馅料食品的馅料质量和卫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力图通过这一标准来规范食品馅料行业,从而进一步加强馅料食品卫生监管力度。
该标准针对馅料的理化和卫生等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总糖、脂肪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砷、铅、铜等。卫生指标中,主要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及病菌等限值。例如对速冻食品用馅料规定:菌落总数每克不得大于10000个细菌单位;大肠菌群每100克不得大于230个细菌单位;霉菌计数每克不得大于50个细菌单位。另外还规定所有食品馅料中均不得检出包含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致病菌。
对于食品添加剂问题,该标准要求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出台的《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规定执行。还明确指出在食品配方中未使用(未主动添加)而由原辅料带入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时,被带入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带入原则。
食品馅料按原料可分六大类
记者从中国商业联合会行业发展规范处了解到,中国商业联合会起草的食品馅料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期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该标准对焙烤食品,速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的馅料按原料进行了分类,具体分为蓉沙类、果仁类、果蔬类、肉与肉制品类、水产制品类以及其他类。
在这个标准中,食品馅料是指以植物的果实或块茎、肉与肉制品、水产制品、油等为原料,加糖或不加糖,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经工业化生产的,广泛用于食品行业的馅料。这一标准涵盖了市民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所有含馅食品,包括月饼、糕点等焙烤类食品,汤圆、元宵等速冻类食品以及雪糕、冰淇淋等冷冻类饮品。
标准对食品馅料分类还做了进一步细化并对部分馅料的原料成分及含量给予严格规定。蓉沙类又细分为莲蓉类、豆蓉类、栗蓉类、杂蓉类,其中规定莲蓉类馅料除油、糖外的馅料中,莲子含量应不低于60%,栗蓉类馅料除油、糖外的馅料原料中,板栗含量应不低于60%。果仁类具体是指以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等果仁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馅料,馅料中果仁含量应不低于20%。果蔬类又可分为枣蓉(泥)类、水果类、蔬菜类(含水果味馅料),其中规定水果类馅料中水果及其制品的用量应不低于25%。肉与肉制品类是指以蓉沙类、果仁类馅料为基料添加火腿、叉烧、牛肉、禽类等肉禽制品加工而成的馅料。水产制品类是指以蓉沙类、果仁类馅料为基料添加虾米、鱼翅(水发)、鲍鱼等水产制品的馅料。其他类是指以其他原料加工而成的馅料。
标准出台后将有利于规范馅类食品市场,也有利于消费者选购安全的馅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