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07年,印度共颁布了约两万项国家标准,几乎涉及所有种类产品。印度标准局是印度各项标准的制定、管理单位,印度标准局下设的技术委员会具体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技术委员会由各领域的专家组成。
根据1987年《印度标准局规则》第7条第6款a项的规定,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门,各邦政府,中央直辖区,消费者组织、产业组织及协会,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标准局成员均可向标准局提交关于标准制定、修订或废止的书面建议草案,依据建议草案技术委员会在12个月内(最长24个月内)制定出标准。制定的标准包括四类:基本标准;产品规格;检测方法;操作规程。
除了制定标准、对产品实行认证以外,印度标准局对质量的监督管理重在“以服代管”,即在颁发体系认证、标准及认证的信息服务、标准及认证的投诉制度管理的同时,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管服务工作。
体系认证 颁发证书近两千个
除了产品认证外,印度标准局还开展了多种自愿申请的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目前,颁发的各类证书近两千个。
一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印度标准局于1991年开展的一种用以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该认证主要内容为通过评估供应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以确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0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该认证已获得荷兰Raad Voor认证机构在23个技术领域的认可。标准局地区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系统认证的申请接受及管理,审批时间一般为3个月内,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该认证的申请费为每家企业40000卢比。目前,印度标准局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下已颁发1373项认证证书。
二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适应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印度标准局于1997年开始开展环境管理系统认证(即EMS认证)。印度标准局总部管理系统认证处负责受理环境管理系统认证的申请。该认证主要评估工厂生产是否能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1996年版)标准规定的环保要求。目前,印度标准局在环境管理系统认证项目下已颁发了96项认证证书,涉及钢铁厂、热电厂、航空企业、核电站、纺织企业、水泥厂、电气及电信电缆生产厂、石油精练厂、杀虫剂生产厂以及化工厂等。
三是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认证。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认证(即HAC?鄄CP认证)是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97/13A号文件设计的专门针对食品生产企业设计的一种认证。该认证首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通过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分析,找到产品可能发生的潜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通过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方法和应急措施,达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的。HACCP认证的管理程序与质量管理系统认证基本相同。目前,印度标准局在HACCP认证项目下已颁发了62项认证证书,该证书已受到欧美国家的广泛认可。
四是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1月,印度标准局开始开展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认证项目(即OHSMS认证)。该认证主要用于评估一个组织在制定计划、政策或目标时是否考虑保护员工的健康及安全,并采取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和风险加以防范。该认证的申请费为每家企业40000卢比。目前,印度标准局在OHSMS认证项目下已颁发了10项认证证书。
信息服务 涵盖技术咨询预警
一是技术信息服务。1992年印度标准局设立技术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负责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标准、技术规则及认证系统的最新信息,回答国内产业、出口商、进口商、个人及政府部门有关标准及认证方面的信息咨询。此外,该中心还面向社会提供分行业、分国别的标准信息数据库服务。
二是WTO/TBT国家咨询点。1995年印度商工部根据WTO《TBT协定》第10条第3款的规定指定印度标准局(BIS)作为印度TBT国家咨询点。标准局总部下属的技术信息服务中心是TBT国家咨询点的具体实施部门。该中心通过每月出版《月度增加标准》及时向国内通报其他WTO成员所采取的TBT措施,并组织国内各相关利益方(目前主要依靠商会)在通报发布后60日内向印度商工部提出国内产业的评议意见,再由商工部将评议意见转至相关国家。据印度标准局官员称,目前该局负责管理的通报评议机制运行并不理想,通报发送国内相关产业后只有不超过10%的反馈率。如何调动国内相关产业积极开展评议已成为困扰该局的一个难题。
据WTO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至2004年年底,WTO成员共发布6098项TBT通报,这些通报来自WTO 148个成员中的84个,包括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成员(计29个),2/3的发展中国家(计51个)以及4个最不发达国家,而印度发布的TBT通报信息仅占TBT通报总量的1.6%。
三是TBT预警系统。近年来,WTO的发达国家成员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印度输往发达国家的大批货物因此被拒。为统一领导和协调国内各相关部门共同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印度标准局2005年年初向印商工部提出设立“国家TBT委员会”的建议,目前商工部正对此予以积极考虑。为密切监控发达国家采取的有可能影响印度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时向出口企业通报,印度标准局拟仿照加拿大、巴西及墨西哥等国做法建设“TBT预警系统”,该预警系统是在2005年年底前建成的。
投诉制度 非法用证处一年监禁
印度标准局在总部、各地区办公室及各分支办公室均设有公共监察官,负责管理对标准及认证的投诉以及消费者补偿等事务。总部的首席监察官负责管理全国的投诉管理事务。
标准局接受和处理以下方面的投诉:对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对于认证产品质量的投诉,投诉人须向标准局提供投诉产品的品名、种类、规格、等级、购买来源、购买日期、投诉原因、购买价格及单据、投诉产品的生产日期以及批号等详细信息。在调查结束前,投诉人必须完好地保留投诉产品的原始包装,以便标准局实施调查。接到认证产品投诉后,印度标准局会首先对被投诉产品进行调查,如发现投诉属实,标准局将要求生产商对投诉产品进行替换或修理,并实施整改措施,以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印度法律规定,自接到投诉起3个月内,印度标准局必须完成对投诉的调查并做出处理。
对认证标志的投诉,包括未经授权使用认证标志、受认证者不当使用认证标志以及对认证进行虚假宣传等。对于此类投诉,印度标准局将展开独立调查,必要时可采取搜查或没收等措施以获取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控诉。对于未经授权非法使用认证标志案件,一旦法院证明属实,被诉人将被处以一年监禁或最高达50000卢比的罚金或两种处罚并用。如据印度标准局统计,2004年4月至12月期间,该局为打击非法使用认证标志及其他违法行为,共采取了147次搜查及没收行动。
对标准局官员及员工在产品认证过程中、标准制定过程中、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以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不法行为的投诉。对于标准局官员及员工在管理过程中不法活动的投诉,由标准局公共监察处会同印度中央监察委员会、消费者事务及公共分配部以及内政部人事司共同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