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时期,粮食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走高的动向频繁地出现在一系列的新闻媒体中,如“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食品价格均出现了迅速上涨的态势”、“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迅速上升”等等。社会各界对因食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担忧,似乎成了目前全球市场最大的风险所在。我们通过分析判断后认为,导致近期全球范围内食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世界粮食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的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在全球范围内以及我国国内形成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受世界粮食价格走势的影响,全球食品价格不会呈现较大幅度上涨。
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的影响
导致近期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而我国自加入WTO后,粮食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粮食价格波动会传递到我国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因粮食产需缺口的原因,我国粮食呈现净进口格局,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走势则基本与国际市场一致。因此,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必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粮食价格高起,并直接拉动食品价格上扬,进而对我国的价格总水平以及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太大,而且不具有持续性。
世界粮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国内粮食价格走高
受人口增长、养殖业和加工业快速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尽管自2004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增长,但产需仍出现缺口。如2005年和2006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137.5亿公斤和105.5亿公斤。为此,我国只能通过国际市场来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这使得我国近三年来呈净进口格局。2004~2006年,我国粮食净进口分别为248.5亿公斤、222.5亿公斤和254亿公斤,三年累计净进口725亿公斤。分品种看,进口品种以大豆和小麦为主。近三年我国大豆净进口每年在200亿公斤以上;小麦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玉米净出口较多,近两年分别为86.5亿公斤和31亿公斤。
我国粮食呈净进口格局,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将通过贸易渠道拉升国内粮食价格,进而推动食品价格走高。今年1-5月,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价格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并引发了肉、禽、蛋、油等相关食品价格上涨。同期,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而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国内部分粮食品种购销环节出现失衡等因素外,国际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则是一个重要的推波助澜因素。
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只是短期行为
食品价格上涨对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更不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一是我国粮食库存仍在安全线以上,不会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出现。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三年恢复增产以及净进口增加,2005年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开始回升。到2006年年底,国有粮食企业原粮库存保持在2000亿公斤以上,占当年全国消费量的40%,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粮食安全库存17%~18%的标准。此外,我国在依靠农业新技术、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和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会引发今后的粮食危机。二是历史经验表明,粮食价格只有剧烈波动上涨,通常涨幅超过20%才会对通货膨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涨幅基本在10%以内。三是以我国过去发生过的通货膨胀来看,即使粮价带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但如果没有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联动上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年1~5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其中粮价上涨6.4%。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占权重60%以上的七大类非食品消费项目和服务项目价格涨幅最高的也未超过4%,有的还略有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9%,仍在可控区间。四是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已比前几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力已经减弱。五是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农民自给性消费无实质性影响。这是因为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消费区别于城市居民消费的特点是实物性消费,而我国农民目前食品自给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20%以上。六是我国稳定粮价的政策和手段已经逐渐成熟和坚定,有能力保持和控制粮油、肉类市场的安全。因此,目前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国内一些结构性问题,但总的来说是正常和可控的,对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短期行为,更不会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当然,还应该看到,食品价格上涨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一些有利的因素。一是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看,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继续贯彻国家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进而极大地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今年一季度,我国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比同期增长了14.9%。二是可以提高粮食生产企业的效益。2006年因粮食价格上涨,使得我国国有粮食企业亏损额减少至29.7亿元,为10年来最低。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