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企业信用度贷款服务,首次将无形的“信用额度”渗入到贷款服务考核标准中。以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参考指标之一,使企业不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突破了资金层面的束缚。据悉,此项活动率先在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地区展开,随后将拓展到建设银行所覆盖的其他省份。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得共120万元的贷款,而最高贷款额度可达1000万元。
据了解,建行专为此次活动推出关联贷款种类,主要包括个人“助业贷款”及“速贷通”等产品。本次活动将面向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中国供应商会员展开,获贷企业上限为100家。上述会员只需报名参加并按要求填写真实资料,阿里巴巴即可向建行方面进行推荐。
应该说,浙江中小企业良好的运营业绩和信用额度,以及阿里巴巴建立的一系列完善的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是此次合作达成的重要前提。
统计数据表明,浙江建设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到公司贷款的70%,而不良贷款仅占2%。这让建设银行不得不注意到浙江有这样一大批具有潜力的优质客户群体。这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无法提供全额抵押或担保,或者财务报表不符合传统贷款的审核要求,有很大一部分游离于银行放贷的目标群体之外。而阿里巴巴利用自身的交易平台,发现了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的优质客户群,他们在企业营销、创新意识、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上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是很好的贷款潜在客户。
同时,阿里巴巴研发建立了一系列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并获得建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度认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包括对贷前风险预估、贷前资格准入、贷中风险监控和贷后风险处理等标准流程。如贷后风险控制,一旦出现坏账,阿里巴巴和建行将给予严厉的惩罚,对用户进行“互联网全网通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企业降低了贷款的门槛,方便其获得资金的支持,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此次获贷的4家企业中,浙江临安艾伦电器有限公司正是其中有典型意义的一家。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小企业,不过是阿里巴巴“诚信通”的一名普通会员,生产各类弹性筒夹,经过6年的打拼,总资产也不过168万元。“这些年,资金一直是我们发展的瓶颈。”企业执行董事葛琛说,“5月25日,我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看到中国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推出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招募公告时,并没有寄予太大希望,当然,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点击参与报名了。不料两天后,就接到了建行一位客户经理的电话,次日,又参加了建行的网商客户座谈会。6月5日,便幸运地成为了首批网商‘e贷通’贷款户。真的没想到,利用网上的信用,可以这么快、这么方便地拿到银行贷款!”
阿里巴巴建立的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为信用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数据库中所有商户的信用记录最高达6年,由于只有发生真实交易的双方才能给对方评价,同时随着网络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可疑交易被扫描和识别,加上惩罚措施的跟进,目前的信用纪录大多是可以信赖的,其中既有权威机构认证又有网络实时互动,可以从传统的第三方认证、合作商的反馈和评价、企业在阿里巴巴的活动记录等多角度,展现企业商务活动中的行为。
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打破了原本横亘在银行与小企业之间的鸿沟,将网络信用度作为贷款的参考标准之一,从而使企业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企业担保等来突破融资难的束缚,实现进一步快速成长。这一举动也提醒广大小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注重资本扩张,更要注重信用,讲究诚信为本,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包含信用层面,同时有望实现银行现有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