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但愿洗出好心情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在我国许多公共场所,供人洗手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洗手液。这些洗手液的质量如何?对人体健康、安全有什么影响?很多消费者均在心中发出了疑问。

洗涤灵冒充洗手液

  “我没想到他们用洗涤灵冒充洗手液,太可气了。”

  原来,一个多星期以前,刘小姐到一家小餐馆用餐。洗手时,挤出来的洗手液像水一样。洗完后,感觉皮肤紧绷,发干、发涩,向服务员一打听,才知道装在洗手液瓶里的,只是洗涤灵加水。

  记者拿刘小姐的遭遇跟周围人一说,发现原来很多人都遇到过“像水一样的”洗手液,当时都觉得很不舒服,但多数人过后就忘了。而刘小姐却觉得有必要较较真儿,她说:“人们为什么要用润肤霜、护手霜,就是因为人的皮肤敏感、娇嫩,需要随时呵护。市面上出售的洗手液也好,香皂也好,许多都添加芦荟、甘油等护肤成分,商家也将其作为卖点和亮点大肆宣传,这本身就是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体现。而洗涤灵是什么,它是厨房用来清洁油污的东西,餐馆老板把它装到洗手液的瓶里冒充洗手液给顾客使用,这就是一种欺诈。”

  刘小姐表示,她本想跟餐馆理论理论,可一看餐馆的规模和服务人员满不在乎的样子,知道理论也没用。又想向消协投诉,但为这点事,感觉耗不起时间和精力。她希望记者能呼吁更多的消费者来认识这个问题,较真儿的顾客多了,餐馆才能重视。“如果有一天,有关部门能将洗手液质量作为餐馆服务质量考核的一个项目来进行监管,那就更好了。”刘小姐说。

  听说记者在做有关洗手液的专题,唐女士把手上的小坤包在记者面前一晃,说:“我现在随身带一块小香皂。”唐女士认为,公共场所卫生间里的洗手液很多有问题,比如,有的像一团变质的糨糊,颜色暗淡还冒气泡;有的还有一股刺鼻的劣质化妆品味儿,甚至臭味儿。

三种洗手液危害健康

  记者采访了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太原站)、北京市12365投诉举报中心,以及一些洗手液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综合各业内人士的说法,记者总结出目前公共场所洗手液质量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某些小厂子生产的洗手液本身质量不合格。投资一家小型洗手液厂,一般只需几十万元,有150平方米的车间就可以了。这些小厂子没有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加之要尽量节省成本,其产品质量很难保证。还有的本身就是“三无”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宾馆、饭店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这些劣质洗手液,一旦菌落总数或甲醛、甲醇等物质超标,对人体健康会带来危害。

  二是产品过了保质期。洗手液本身富含水及营养物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和更换不及时,就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出现起泡、分层、油水分离、变臭等现象,这时候的洗手液,不但起不到清洁、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能污染双手,引来病菌。

  三是新旧洗手液交叉污染。许多公共场所的洗手液盒都是固定在墙上的,洗手液定期更换或添加,但盒子不换不洗。时间长了,盒子内壁残留的洗手液会滋生细菌,长期累加,导致菌落总数超标。对此,有人建议使用小包装,用完一瓶,换新的,绝对不会有交叉污染问题。但这一建议因会扔掉太多包装盒而遭到许多人反对,认为既浪费又不环保。更多的人提倡定期清洗洗手液盒。

■ 正规企业质量可靠

  洗手液分普通护肤型和消毒、杀菌型(特种洗手液)两种,分别有行业标准QB2654—2004《洗手液》,2004年12月14日发布,2005年6月1日实施;国家标准GB19877.1—2005《特种洗手液》,2005年9月3日发布,2006年6月1日实施。两个标准都对洗手液的材料、理化性能及微生物指标等作了强制性要求,特种洗手液还要求产品的抗菌、抑菌稳定性要符合产品保质期要求。

  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太原站)工作人员说,目前该中心主要依据上述两个标准对洗手液产品进行检测,一般都合格。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郑秘书长说,我国洗手液产品标准齐全,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可靠,目前还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信誉好的品牌产品,质量是稳定的。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大超市,发现威露士、开米、蓝月亮等品牌的洗手液消费者认知度比较高,卖得不错,品种也很多,除护肤、杀菌消毒两大类外,又细分出儿童型、清爽型、香熏型等,还有的护肤、杀菌、香熏三合一。

■ 购买使用有讲究

  一些人在洗手时,因怕洗不干净,会挤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而且反复、频繁使用。专家指出,这种洗手方法是不对的。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用清水充分湿润双手,挤一滴洗手液于掌心,双手充分揉搓至少30秒钟以上。曾有实验表明,揉搓约30秒才可以捣毁病菌的细胞壁,使致病菌的致病能力丧失。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揉搓到指尖、指缝,并让泡沫能覆盖到整个手的各个部位。揉搓完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最后注意要用清洁的干毛巾或纸擦干,最好不要烘干,因为表面水的快速挥发会导致皮肤部分失水,造成皮肤发干,变得粗糙。

  另外,虽然不少洗手液都含有护肤成分,但在干燥的冬天,如果频繁洗手,仍然会导致手部皮肤干燥,因此,洗手后要涂上专用的保湿护手霜。

  至于如何正确选购洗手液,专家建议:

  到正规商场购买。正规商场进货渠道比较稳定,有较为严格的进货把关制度。

  观察包装是否完好,包装瓶上字迹印刷是否清晰,泵头是否结实。一般洗手液是通过挤压泵头出液,包装质量差会发生不出液或漏液现象。

  看标识是否齐全,如有无厂名、厂址和标准号等。

  闻一闻有无发臭、刺鼻等异味。如有,则可能是过了保质期或者是使用了禁用原料。

  观察有无分层或油水分离现象,如有,则表明生产过程中乳化工艺没有控制好,会影响洗涤效果。

  ●消毒类洗手液中,如酒精含量少于60%,杀菌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用这种洗手液洗手其实是没有作用的。在购买洗手液时,注意检查其产品标签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些洗手液会以乙醇、对氨基苯甲酸及异丙醇等的含量代替酒精来标示,需要确认的是,无论标以哪种形式,其含量都应该在60%至95%之间,如果含量低于60%,就不能有效杀灭病毒和细菌。不过,酒精含量也并非越高越好,如果酒精含量高于95%或者是纯酒精,杀菌效果反而会受到抑制。

  ●洗手,在预防疾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卫生防疫部门介绍,手的污染不可小瞧,红眼病、皮肤病、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一般都是通过手的接触而传染的。上述细菌病毒在一些公共场所和使用频繁的物品中最容易传播,这些地方都是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高发地。如果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又不重视手的卫生,被传染疾病的几率就会非常高。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存在于手部皮肤上的微生物是时刻存在的,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常住微生物和暂住性微生物两类。前者主要包括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酵母菌等,这类微生物大多病毒性不强,很少涉及皮肤以外的感染,但不易用一般洗手方式去除;后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以及肠道病毒等,这类微生物中的致病菌往往经过“手→口”的途径,使人体感染得病。对于多数暂住性微生物,可用普通肥皂或洗手液去除;对常住微生物则需要用含有杀菌成分的消毒液或抗菌肥皂、洗手液才能杀灭或抑制。

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

  采访中,记者听到消费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香皂和洗手液,究竟哪一个好?

  许多人反映,香皂清洁力比洗手液强,洗手液比香皂更滋润。

  关于清洁力问题,记者从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用品标准化中心(太原站)一位工作人员处得到证实。她说,表面活性剂是香皂和洗手液中起清洁作用的主要物质,香皂的表面活性剂为70~78,而洗手液只有12~15,所以,单从去污角度考虑,香皂比洗手液强得多。如果手上粘上了难去的污垢,就只能用香皂或洗衣皂了,单用洗手液肯定不行。

  关于清洁力问题,还有一种说法。《加拿大生活》杂志曾刊文指出,一些杀菌类洗手液中含有酒精,酒精不能有效地去除附着在皮肤细小缝隙中的一些污物,如灰尘、泥土、血渍等,所以,一旦手上沾染此类污物,仅用洗手液是不够的。文章还说,去医院就会发现,很多医生都使用肥皂洗手,可不是由于肥皂的价格便宜。

  于是有人建议,洗手时,先用肥皂去除污垢,再使用洗手液杀菌润肤。记者个人认为,此法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为之可以,要在日常生活中推广,恐怕难度太大。

  一个退休老同志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市场上曾出售一种纸香皂,像便笺纸一样,一本一本的,随身携带,方便又干净。每次撕下一张,用完扔掉,既方便又不交叉感染。当时有上海几家小厂生产,因为利润太小,后来没人生产了。

  再说润肤问题。市面上各种润肤香皂随处可见。还有,与杀菌、抑菌类洗手液具有同等功能的香皂,也早已有之。可见,洗手液之所以能迅速风行,并在公共场所普及,主要依靠的不是其本身的功能,更多的是靠了它的方便、时尚,以及更具人性化的包装。至于清洁力不如香皂的说法,除非遇特殊情况,一般满足人们日常的洗洗手也够了。

公共场所洗手液问题多

  ●洗手液方便、时尚,按钮式包装,避免交差感染。如今各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一般都提供洗手液。

  ●一些小餐馆提供的洗手液像水一样,那是洗涤灵加水而成的。消费者认为,餐馆用洗涤灵冒充洗手液,是欺诈行为。

  ●专家指出,公共场所提供的洗手液,有三种情况不能使用:一是部分小厂子生产的洗手液本身质量不合格;二是过了保质期的洗手液;三是新旧交叉污染的洗手液。洗手液本身富含水及营养物质,如果放置时间过长或更换不及时,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出现起泡、分层、油水分离、变臭等现象,这时候的洗手液,不但起不到清洁、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能污染双手,引来病菌。许多公共场所的洗手液盒都是固定在墙上的,洗手液定期更换或添加,但盒子不换不洗。时间长了,盒子内壁残留的洗手液会滋生细菌,长期累加,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用洗手液洗手,并非多多益善,有一滴就够。双手应充分揉搓至少30秒钟以上。因为揉搓约30秒才可以捣毁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的致病能力丧失。

作者:曾祥素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