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和中国环保产品协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推进中国RoHS,倡导绿色电子”大型调查活动,6月5日向外界公布了《电子产品“绿色”状况年度报告》、《电子废物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等3个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一方面生产企业积极应对来自海外市场的绿色产品要求,不少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采取行动,实现欧盟环保指令要求的各项有害物质的替代,并根据海外目标市场的要求,承担相应的产品废弃后的管理责任;另一方面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完善国内环保法规、制度和标准。
“但是,有些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中国环保产品协会固体废物工作委员会的一位专家说。据了解,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并不出现在最终产品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废气、废水或是废渣被排掉了,这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亚于电子产品的末端污染。“尤其是印刷电路板和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而我国产量大并且增长很快,即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这位专家称。
事实上,我国一些进口国外电子废物的集散地,由于没有规范的体系和技术,在电子废物的回收利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隐患。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为例,在处理电路板的工厂附近检验发现,水中的污染物超过饮用水标准的数千倍。除了贵屿,在浙江台州,以及北京、广州的城乡接合部等电子废弃物集散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经在电子废弃物处理领域做了很多研究,而关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理的实践,更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去年4月,“电子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在北京中关村举行,包括中关村维修城等首批4个示范基地正式开始运转;贵屿也正在将废旧家电产品拆解“变堵为疏”,大力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和规范的拆解利用示范园区。
“对于企业来说,目前急需系统化的环境策略和分析、管理工具,这也需要政府从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讨论和制定,引导企业关注环保绿色产品的要求。”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童昕博士表示:“控制并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电子废弃物处理者共同承担责任,从源头、过程及最终处理处置各个环节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