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昆明市有关部门针对全市的“傍名牌”产品进行抽查,结果显示“傍名牌”现象为数真不少,严重地扰乱了名牌产(商)品市场。
“傍名牌”来势汹汹
如果将目光集中到这些长得像名牌的“傍名牌”上,人们就会发现“傍名牌”的身份十分微妙:与“康师傅”极其相似的“康帅傅”方便面,和“霸王”并肩站在货柜上的“霸玉”洗发水,这些品牌没有盗用名牌,但却堂而皇之地使用名牌的图案、标识;你不能断然称其为“假货”,但吃起来、用下来,你会发现它与“真名牌”有着天壤之别。“傍名牌”最普遍的特征是产(商)品名称和包装极其相似,颜色、字体也都极其相似。
据有关人士介绍,如今,“傍名牌”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傍的方式五花八门,令生产厂家和执法部门防不胜防,本土名牌和外来名牌都面临尴尬。“云南白药牙膏”上市不久,广东和北京就分别出现了“佰子白药”和“含白药牙膏”。
“傍名牌”现象由来已久,而且来势汹汹。昆明市场上,“傍名牌”涵盖了生活中的各种行业:服装、鞋类、电器、建材等不管是哪个门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相对低廉的价格令其很畅销。
记者调查发现,服装品牌被“傍”得更厉害。在昆明市云纺商业城短短的一条服装批发街上,醒目位置就能看到有4种“老爷车”,5种“花花公子”,3种“红蜻蜓”。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差别。比如有的“老爷车”上坐着的是一把伞,有的坐着的是“老爷车”三个字。这些名牌服饰产地不一,但大都写着XX公司授权代理、XX集团下属公司等名称。这些商品名字或包装设计极具混淆性,如果顾客在购买时不仔细分辨,根本不知道谁真谁假。
被傍名牌很“受伤”
而商家在推销“傍名牌”时,往往有意将品牌、授权方的产地说得模棱两可。
昆明市螺蛳湾一家“与狼同舞”衬衫批发部里,衬衫标价在100~300元不等,10件以内半价批发,越多越便宜。记者随机采访了从外地来昆的采货商,他们都认为“与狼同舞”和“与狼共舞”没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和狼一起跳舞吗,应该是同一个牌子吧?”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内有160多家“华伦天奴”,但其中只有3家是正规品牌。
这些“傍名牌”千方百计向名牌产品靠近。混进市场后,“被傍”的名牌自然最受伤。据昆明市青年路上惟一一家“金盾”代理店的负责人介绍,市场上出现许多与“金盾”品牌打擦边球的服饰品牌,他们用“金盾”字号在其他地方注册,然后以许可的形式分别委托内地企业生产销售,并许可其注册企业名称,被称为“金盾·贵族”、“黄金·金盾”等。这些“金盾”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建立起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强烈地冲击了正牌“金盾”的销售市场。
这位负责人说,而此前,还有消费者拿着其他地方买来的“金盾”到他们店来“问罪”。消费者还告诉服务员,虽然衣服不是此处买的,但是“买衣服时他们告诉我总店就在青年路,有质量问题青年路代理店包退换。”这种无辜退货的事,“奥得赛”“红蜻蜓”“松下”等品牌代理商也都遇到过。
为何“傍名牌”有滋生的土壤
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傍名牌”产品的产生并大行其道与中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国民消费水平有直接的关系。此外,法律法规在这方面还不够完善,也是执法部门不能将其斩草除根的重要原因。
据介绍,现在傍名牌的方式主要有4种。第一种是注册与名牌标识相似的商标,通常表现在给产品标识加上后缀或前缀;第二种是将名牌产品的标识注册成自己的商号;第三种是通过国际注册公司在海外注册,实则一切产销都在国内进行;第四种是打上“XX品牌公司/集团授权/监制”的标识,实则与品牌无任何关系。
目前,云南全省质量技监部门已经加大对“傍名牌”的整治力度,相关人士也希望消费者进一步提高识别真伪产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