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回收废旧布条、废弃医用纱布,再经铡切、粉碎后,抛进化粪池,用药水浸泡24~48个小时漂白后,晒干,最后作为棉纱原料销往棉纱厂。
化粪池里泡出棉纱料
根据群众举报,经连日暗访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质监分局近日查处了该市一家无证棉纱原料加工黑作坊。
在举报人的指引下,执法人员与记者来到了南昌市青云谱区万溪村并很快找到了回收废旧布条作坊的具体位置。看上去,该作坊与其他民房没有什么区别。但透过门缝,可以看到作坊内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蛇皮袋,里面是成捆的白色布条。
为了彻底弄清情况,执法人员与记者绕到作坊后面,发现在几块长满野草的田地里,两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把布条从手推车上抱下来,摊晒在地上。刚一走近,记者就闻到布条中透出一股极浓的怪味。这两个操作工在摊晒时看到带有黑点的布条,就将它抛到一个塑料袋内。记者顺手拿了一块带有黑点的布条看了看,竟然是带血的纱布!
记者与一位操作工聊了起来。当记者问起怎么不怕闻这个怪味时,操作工告诉记者,他已经干了两年,早没感觉了。当问起这些布条最后运去哪里,这个操作工说,都是由老板运到浙江的一些棉纱厂。
这个操作工还透露,他们老板3月底从抚州某医院低价收购了一批废弃的医用纱布。随后记者与该作坊一位刘姓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佯称是某医院的业务代表,因该医院有一批废弃医用纱布需要处理,自己可以掌握这些货源。听到这里,刘姓管理人员马上来了兴趣,表示愿意出500元一吨的价格购买,并留下了记者的联系方式。
随后,记者以业务代表身份再次来到这家黑作坊。当记者要求先参观整个作坊的生产工序时,这个刘姓管理人员立刻领记者来到作坊内。作坊内几位女工正熟练地将一片片布条用铡刀铡断,而另外几名女工则把这些布条用粉碎机粉碎。最后,由两位操作工把布条抛进了三口化粪池。从刘姓管理人员口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颜色各异的布条子扔到化粪池后,必须要用药水浸泡24~48个小时,才会慢慢漂染成白色。再经过晒干程序,就可以销售到浙江等地的棉纱厂了。
他告诉记者:“我们一般都是在南昌各大服装厂收购一些下脚料,本来还想在南昌市各大医院收购医用纱布,只是苦无卖主才作罢。”这些经过简单漂染的布条,运到浙江后一吨可卖到1500元。
南昌市青云谱区质监分局执法人员调查后发现,该作坊并未办理任何营业证照,也未办理相关环保手续。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私自把布条经过简单漂染,就发往棉布厂制作棉纱,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有质量缺陷,而且不排除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随后,青云谱区质监分局对该作坊予以取缔,并责令相关人员前往质监分局接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