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从6月9日举行的第六个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上获悉,国家认监委将加快培育发展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服务业,完善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认监委将重点建设碳交易技术评价服务平台、北斗卫星导航检测认证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检测技术平台示范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低碳产品认证示范区、服务外包认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
同时,国家认监委还将建立完善的中国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在高耗能产业、高对外依存度产业开展节能环保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服务业推行供应链管理体系、售后服务、旅游服务等新型服务认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除培育壮大认证认可服务业之外,国家认监委的促贸惠民行动还包括服务节能减排行动,开展“认证提升质量、认证提升价值”活动,组织重点产品认证执法整治行动,扩大认证认可国际互认成果,积极促进监管职能转变,深入开展认证认可“下基层”实践活动。
我国已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包括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国家认可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制度等,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总数达110.7万张,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
多功能平台雏形初现
当前国内检验检测机构按认定部门级别可分为国家级、省市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3个层次。据记者了解,我国政府部门认定的提供分析测试和计量检测机构或中心的检测服务面基本覆盖各个行业与高新技术领域。
国内检测机构组织的运作方式包括独立机构、多机构组建、会员制协作中心等。近年来,依托强势科研机构建立的公共测试平台的功能比以往传统的检测机构强大,不仅提供检测服务,还可提供共享实验室的代理运作和培训,并具有一定的孵化功能。
依托综合型高校的大型多功能公共测试平台以及由行业权威机构发起组建的行业检测集成服务中心两种新型测试机构值得关注。
而第二类服务中心主要由行业内数家权威学术和技术机构发起、联合行业内离散的检测机构、统一规划和有效集合业内优势资源组建的服务中心,可提供面向行业各个环节的检测。记者了解到,于2004年6月挂牌成立的,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等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为发起单位的“北京材料测试服务中心”则属这一模式。该中心能够做到对北京地区的分析测试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使各检测单位逐步串珠成链,资源共享,建立北京材料分析测试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快速、灵活、高效地向北京乃至全国提供服务,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使北京市分析测试的整体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提高。上海也已由数家权威检测单位共同成立了“上海质谱技术专业服务中心”,为各领域的研发提供质谱检测分析。
第三方检测显现创新动力
近年来频发的安全事件使人们对环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第三方检测作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检测行业一直在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的观察,未来几年,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共关系及业务拓展总经理马晓野向记者表示,国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对检测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检测市场的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检测机构迅速发展,也吸引国外检测机构到中国投资建立实验室。据记者了解,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占据55%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占据了3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材料不断被研发出来,各种产品种类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都促使检测行业不断创新。检测机构要追踪全球最新法令和标准的更新,研发针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检测方法,同时积极开拓新兴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