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在这里,18颗鲜红的手印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朽创举。东向发展,承接转移,在激情澎湃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滁州质监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的引领下,坚持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工作理念,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质量工作硕果满枝。
强化名牌带动 建设质量强市
大力实施名牌带动,努力提升“滁州制造”形象。品牌战略的持续推进,使凤阳县小岗村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该公司是“安徽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100强重点粮油企业”,凭借优质的原料、严格的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小岗面粉以“白度高、起发好、弹性强、口感香”的特点,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凤阳县小岗村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厚兵深有感慨地说:“通过品牌的塑造,我们公司生产的‘小岗牌’系列面粉是‘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放心面’,企业还获得‘凤阳县县长质量奖’。”
坚持以质量创品牌、树形象,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滁州市委、市政府从实现滁州跨越崛起、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的高度,大力提升全市质量水平,努力争创安徽名牌、中国名牌乃至世界名牌,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企业,着力提升“滁州制造”的品牌形象。通过努力,近年来该市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品牌,“扬子空调”等75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称号,名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全柴动力”等18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康佳电子”等18家企业荣获“安徽省卓越绩效奖”。
名牌创建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形成了家电电子、硅玻璃、盐化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6大品牌性主导产业,正加快由规模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
滁州市质监局连续5年编制发布《滁州市质量状况白皮书》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每半年向政府提供一份质量分析报告,积极推动市政府设立“滁州市政府质量奖”,使滁州成为全省第二家设立政府质量奖的地市。2011年,质量兴市活动上升为质量强市战略,市政府2012年第37次、第38次常务会议连续研究市长质量奖、质量强市、名牌和标准化工作,出台3个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活动,争创全省质量强市工作排头兵。
标准技术引领 抢占发展高地
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修订,努力抢占发展高地。“三流企业拼产品,二流企业比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滁州市质监局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不断加强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分析研究,提高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积极推进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立足滁州石英砂、凹凸棒、种植养殖等优势产业,组建了安徽省石英砂及其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并依托该委员会相继出台《石英砂》、《高黏剂凹土》、《高黏剂凹土生产技术规程》等安徽省地方标准26个。同时积极帮扶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5个,其中鲲鹏模具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真空成型机通用技术条件》等5项国家标准,使该公司成为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主持家电装备和模具国家标准起草的单位,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滁州的企业多,注册企业数位列全省第三,其中制造业企业7300多家。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为此,滁州市质监局不断加大对企业的质量监管力度,全面推行企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一手抓认证管理,帮助企业构建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约束和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的制度化、标准化水平,目前,全市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976家,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努力培育实施卓越绩效管理的优秀企业,建设素质优良的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建立一个体系(标准体系),形成—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据安徽小岗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春阳介绍,该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肉食品行业前三强——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凤阳县小岗村独资兴建的现代化循环型10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产品规模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公司产品可覆盖安徽省地区及周边省份,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典型示范,滁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和放大效应日益凸显。
监管关口前移 服务触角下探
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不出问题,滁州市质监局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食品安全宣讲大课堂,深入单位、车间巡讲;完善风险监测制度,做好风险监测处置工作;严把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强化发证前抽查、证后监管、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对全市1万多台件特种设备实施全面动态监管。开展以“关注特种设备安全,共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对使用特种设备企业,开展安全知识专题培训16场、1200人次。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出租车车用气瓶、居民小区高层住宅电梯安全问题,集中开展了气瓶、电梯、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活动。
滁州市质监局改变单纯的检查、处罚模式,一手抓整治规范,一手抓扶持发展,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对存在一般问题的企业,帮助其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做好整改;对具备一定条件但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企业,帮助其完善必备条件,取得许可;对证照齐全、具有合法资格、条件一般的企业帮助其改善环境、更新设备、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控制水平,鼓励引导大企业帮助小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名牌、标准化等职能优势,深入扶优扶强,加强与名优企业协作配合,完善名优企业联系制度,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扶持一批质量过硬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技术平台建设 昂首迈向高端
近年来,滁州市发挥质量检测科技优势,加快推进检测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检测机构建设层次分明。
安徽省(滁州)电子器件及绿色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省(凤阳)石英砂及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徽省(天长)电线电缆产品质检中心、安徽省(来安)精细化工检验中心已经获得批准建设,盐化工、机械零部件等省级质检中心正在积极规划申报中。去年8月,总投资6500万元的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获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标志着“国字号”公共检测机构首次落户滁州。目前,全市共拥有通过认证的各类检测机构54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实现了市域全覆盖,基本形成了以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干,市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为枝干的公共检测服务体系,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滁州市质监局紧紧依托全市资源和产业特色,合理规划布局,在全市筹建6家省级质检中心。其中,安徽省石英砂(凤阳)、安徽省电子器件及绿色照明产品质检中心(滁州)已经建成并取得资质;安徽省精细化工(来安)、电线电缆质检中心(天长)获准批筹;安徽省盐化工(定远)、机械零部件质检中心(全椒)正在规划论证中。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建设引起了各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必将为滁州市特色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和技术优势,履职尽责,全力服务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滁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滁州市质监局局长李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