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与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协会(UMFHA)举行了授权签约仪式,标志该中心正式成为UMFHA在中国的独家官方授权检测实验室,将有权运用UMF检测技术,为新西兰麦卢卡蜂蜜插上隐形的翅膀,从而让远在万里的中国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正宗的麦卢卡蜂蜜。
合作基于市场规范
近几年,我国从新西兰大量进口麦卢卡蜂蜜,其独有的UMF因子为其奠定了高昂的市场价格,但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技术人员在监管样品和日常检查中发现,进口的麦卢卡蜂蜜存在标签标示混乱、标识形式多样化等问题,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为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的技术保障作用,动植食中心于2011年与新西兰开展了蜂产品检测研究技术合作,2012年更选派技术骨干赴新西兰进行交流和访问。
在新西兰为期6天的技术交流和考察期间,双方主要围绕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主要产品之一——MANUKA蜂蜜检测技术开展交流和探讨。动植食中心访问了新西兰国内两家标定UMF因子的权威实验室(Hill和NZ Labs),学习了新西兰蜂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考察了蜂蜜企业生产流程和新西兰国内蜂蜜销售情况,并专门就UMF因子的标定技术进行了充分探讨。
考察结束不久,新方相关机构便选派首席专家不远万里来到江苏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就蜂产品的活性因子检测工作与该中心的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实际操作。该中心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精准的数据结果得到了UMFHA的高度认可,最终成功成为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协会(UMFHA)在中国的独家官方授权检测实验室,有力奠定了其蜂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权威地位。
检测流程严谨苛刻
如何对UMF因子进行有效检测,动植食中心人员向作者进行了介绍:“UMF+”中的“+”代表麦卢卡蜂蜜独麦素UMF无过氧化氢抗菌活性物质的浓度,所以可以通过用蜂蜜样品和常用的抗菌剂苯酚溶液对同一菌种的抑菌效果来判断UMF的含量。举例来说,若蜂蜜与苯酚5%的水溶液抑菌效力相同,那么该蜂蜜为UMF5+,若蜂蜜与苯酚10%的水溶液抑菌效力相同,那么该蜂蜜为UMF10+。UMF后面的数字越大,表示该蜂蜜的抗菌活性越强。
该方法的原理通俗易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近乎苛刻。就以选择菌种来说,虽然该项实验只用葡萄球菌,但即使同一类葡萄球菌的活性和活力也有着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菌种均由UMFHA从新西兰亲自送来。此外,检测细节要求也颇高。以菌种活化为例,必须将菌种统一放入保持37摄氏度培养箱内24小时,活化后要将菌种与琼脂混合浇在平板上备用,必须不高不低正好50摄氏度,混合完毕后再被等分为49个同样大小的格子,用来进行蜂蜜(也称样品)接种和苯酚(也称标准品)接种,从而进行两者抑菌效果的比对。但样品和标准品在平板上的接种位置要按照一种叫quasi-Latin的方程式进行计算后再进行“随意”摆放。即使前面操作准确无误,到了最后的结果测量与判定环节,也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对照图库进行反复比对,最终才能做出准确的判定,真可谓是“步步精心”。
建立足够信赖标准
UMFHA总经理John Rawcliffe在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市场上假冒的麦卢卡蜂蜜不仅使正规、合法的蜂蜜生产厂商蒙受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极大地损害了UMFHA的品牌信誉,对效益颇佳、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UMFHA希望建立起一个能够信赖的标准,今后只要在罐子上见到“UMFHA”的标示就能放心购买。
该动植食中心取得UMF资质后,对于麦卢卡蜂蜜的国内市场将有重要的规范和疏导作用。据动植食中心负责人说,实验室可以运用掌握的麦卢卡蜂蜜UMF因子的实验方法,有效判定UMF因子的含量,对于未加贴UMF标识或标识混乱的蜂蜜外包装进行重新标注,从而实现对进口麦卢卡蜂蜜的UMF标识的有效监管。目前,该实验室已对新西兰多个麦卢卡蜂蜜主要生产厂家的样品进行了检测。
该动植食中心作为国家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研发前沿的检测技术维护蜂产品质量安全。该中心针对蜂产品掺假,采用7种方法全方位保证了蜂产品质量,其中S-MR鉴别技术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攻克了当时无法有效对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进行技术鉴别的难题。尽管如此,标定麦卢卡蜂蜜中UMF的含量对该中心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全新的挑战,随着技术难点的破解和方法的熟练运用,对该技术掌握成熟后,将有力奠定该中心蜂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权威地位,也使得我国蜂产品检测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