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检验检疫局冬日岛城,寒气逼人,山东检验检疫局各个考场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第一会议室里,数队来自全省各个国际旅行与卫生保健中心的参赛选手正依次登场,一场预防接种和临床急救的模拟竞赛正在紧张进行;对面的第二会议室内,全省系统进出口食品检验监管岗位的众多业务能手,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视频画面,仔细地辨别并记录下画面中那些经过精心布设的“陷阱”;化矿实验室和工业品实验室的考场内则看上去有些紧张忙碌,玻璃器皿与实验台面轻微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各种试剂不时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系列活动的一组剪影,类似的场景近年来在山东检验检疫局已是司空见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比武规模和参赛人数均创下历年之最, 6个比赛岗位,126名参赛选手,在1天半的时间内同时比拼竞技,如此“兴师动众”在山东检验检疫局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2010年山东检验检疫局新一届党组上任之初,就将“人才强检”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提上重要议程。
“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扎实推进‘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通过培训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百炼成才。”山东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周建安说。
围绕这一思路定位,山东检验检疫局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大气魄。从日常学习培训入手,与岗位练兵同步推进;人员参训范围上至局领导,下至新进局人员,涵盖行政、业务、后勤等多个层面;培训方式不拘一格,既有传统的授课式培训,又有拓展实践、应急演练和模拟训练。
如何实现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山东检验检疫局在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山东检验检疫局为教育培训工作插上了“电子化”翅膀。“通过教育培训电子平台,大家不仅可以查阅资料、在线学习,而且还能在线考试、在线评估,上传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同时,我们引入学分制管理模式,设定了每个人的最低学时学分,大大提高了大家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山东检验检疫局人事处副处长路宝锴说,“两年来,山东检验检疫局通过电子教育培训平台,组织各类培训80余次、在线考试11000余人次,目前平台上共有各类培训课件资料2300份,涉及业务、管理、英语、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门类。现在职工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基本上都能在平台上面找到。”
电子教育平台只是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一个方面,另外一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创举——自主选学也一直为山东检验检疫局的干部职工所津津乐道。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律法规等自主选修课程从去年以来相继开课,全省系统干部职工在获得选课自主权的同时,足不出户就可以现场聆听相关业内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一时间群情踊跃,目前累计选修人数已达1700余人次。“自主选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培训模式,我们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工作需要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而且分支检验检疫局也可以通过视频实时参加在青岛的授课,比以前确实方便多了。”身处山东西部滨州检验检疫局的范成林去年一口气选了四门课程,这种类似于大学选修课程的培养方式,让他感觉既熟悉又新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在生动而又丰富的实践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是山东检验检疫局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山东检验检疫局每年的新进人员在集中培训结束后,都会被分派到各个相关岗位开展实习锻炼,跟着老师下企业、进车间、跑码头,通过实践中的“摸爬滚打”,迅速消化吸收集中培训的课程,熟悉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同时,各种岗位轮训、模拟演练也逐渐成为山东检验检疫局培训规划中的常态化内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通过一年又一年、一轮又一轮的培训比武,一大批工作岗位上的佼佼者迅速脱颖而出,一批批优秀人才逐渐成长为各个岗位的专家、骨干和技术能手。郝杰是青岛检验检疫局食检处蔬菜科的一名业务人员,在蔬菜检验检疫监督岗岗位技能比武中,她一举拔得头筹,被评为全省系统岗位技术能手。她先后参与完成7项科研课题和5项行业标准。2012年,她被聘为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青岛评议基地国外通报评议专家。像郝杰这样通过岗位比武脱颖而出的例子比比皆是,据统计,从2010年开展大比武活动以来,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共通过比武考试产生各岗位的尖端人才共有174名,他们如今已是活跃在检验检疫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成为山东检验检疫局事业发展新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