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来,广东佛山市政府财政投入标准化专项经费4000万元,带动各区财政投入3000万元,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研制经费投入超过两亿元,为全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4年来,佛山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490多项、行业标准280多项,企业已成为标准研发、制定的主力军,推动产业升级。
4年来,佛山市承担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达到17个,总数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引领产业发展。
4年来,全市共发布实施13项联盟标准,促进区域品牌提升,实现产业聚集健康发展。
4组数据折射出:佛山市以技术标准战略促进产业升级,正逐步建立起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先进标准)三个层次的技术标准体系,借助标准的力量,不仅实现了企业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而且也实现了企业和产业的双升级。
用4千万带动两个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佛山制造业非常发达,产业也非常集聚。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强市推动佛山培育、造就了全国为之瞩目的电器、陶瓷、燃气具、铝型材、家具等产业。近年来,工业的强力发展,也促进了LED照明、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5年前,当一些地方还在大搞加工制造业,靠卖劳动力和卖产品时,佛山市委、市政府认识到:“产业集聚”是佛山市的最大优势,产业兴则城市兴。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使产业进一步升级?佛山市响亮地提出:通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促进产业升级,促使“产业集聚”健康发展。
2007、2008年间,佛山市政府颁布的两份文件,亮出了技术标准战略推动“佛山制造”的旗帜。一份是《关于推进产品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其奖励办法》,一份是《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实施细则》。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重奖企事业单位用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这两份文件,前者阐述了佛山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后者详细列出了奖项设置、奖励办法等。此举旨在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制定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促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
几年来,在每年1000万元技术标准研制专项资金的资助下,该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制定、修订了一批各级标准项目。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佛山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通过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不仅使产业技术优势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而得以在全国确立,而且在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佛山市质监局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为推进企事业单位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多渠道的标准经费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全社会对标准化经费的投入。自2008年开展标准研制资助以来,全市实质资助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修订的经费已达7000万元,推动了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标准研制的积极性,增强了该市企业的行业影响力,掌握了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提升了全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
引人关注的是,在市财政专项资金的推动下,南海区政府出台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方案,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对企业制定技术标准的奖励,涵盖了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到制定区级先进标准等各个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除了对国家级的标准化活动奖励外,也对参加省级标准化活动进行奖励,旨在鼓励企业积累经验,为下一步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打好基础。他们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单位将给予2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每主导制定一项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分别给予100、50、30万元的奖励,以激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活动积极性,旨在引导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融入标准理念,将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和专利成果转化为标准,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标准专项资金的资助下,结合佛山制造业基地、专利大市的特点,该市大力促进专利与标准的融合,带动企业对标准化科研经费的投入超过两亿元,标准研制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引人关注的是,在财政专项资金的推动下,美的电器集团公司用于技术标准科技创新金额高达几千万元。在企业专项经费的保障下,美的电器集团公司加大了对专利和标准的投入,针对标准实施、专利标准化活动分别制定管理办法,要求二级产业集团、事业部设立标准化管理专员,使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到500余人。为推进专利向标准转化,集团公司制定了激励措施,对专利标准化活动均设立奖励基金。去年,集团公司对标准化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奖励达30万元。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将678项发明专利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其中53项转化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构建起了先进标准体系。
佛山市一是“事后”奖励专利与标准融合成绩突出的传统优势产业企业,促进建筑陶瓷、铝型材、机械装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企业在新产品、节能减排等标准领域持续标准研制的动力。在促进专利与标准的融合下,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将自己的陶瓷薄板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GB/T 23266-2009《陶瓷板》和行业标准JGJ/T 172-2009《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使陶瓷薄板的厚度仅为传统陶瓷的30%左右,使用的原材料比传统陶瓷节约75%以上,能耗仅为传统陶瓷40%左右,生产陶瓷薄板产生的各种废气、废尘仅为传统陶瓷的30%左右。该企业因有了权威的技术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品质认定和施工的依据,陶瓷薄板迅速抢占市场,销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市场占有率达80%,成功在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上应用,引领了中国建筑陶瓷向薄型化、减量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向的发展。
二是“事前”资助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经费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标准项目予以“事前”资助,通过培育先进标准,提高全市各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先进标准、实现产业化的步伐。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附件》,使该企业产品成功中标武广高铁工程项目,6000多套总价值4000多万元的该产品应用于武广高铁,使该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高铁电缆附件的企业,该公司还相继中标京沪高铁等重大铁路工程,为该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紧密结合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标准信息公共网络服务平台。近年来,完成和在建33个覆盖全市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服务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查阅满足生产需要的涵盖原材料、设计、工艺装备、产品检验、安装、服务等生产全过程所有标准,为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并配套建设国外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市场准入服务平台。结合重点出口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完成和在建10个WTO/TBT追踪预警平台,跟踪、收集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供企业免费查询,同时向相关企业发出预警信息,对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消除和避免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佛山市在专项资金的保障下,技术标准战略有了更有效地支撑,建立起了一支标准化专家队伍,初步形成了各领域、不同层次的标准化人才网络,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建立起了支撑技术标准战略的立体服务体系。
随着财政专项资金的逐年加大,承担技术标准研制的企事业单位配套资金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加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重要专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18个TC/SC/WG,引领产业发展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佛山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举措,也是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佛山制造业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企业可谓星罗棋布,但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却相对较少。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佛山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推动全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为此,佛山市质监局认识到,必须加快组织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订标准,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标准的融合,抢占产业制高点,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跃升,提升佛山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该局按照全市的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技术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技术标准研制为重点内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建立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体制,完善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探索标准化研制的创新机制,营造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参与投入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主要工业行业的技术标准数据库和服务支撑体系;拓宽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化以及国际标准化的活动渠道。
几年来,为突破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包围”,在技术标准战略的推动下,不仅使一些名牌企业以产业技术为重点,走自主创新的路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抢占标准制高点,增强了产业游戏规则话语权,而且也大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鼓励企业将专利和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从而有效地“锁定”技术标准的使用者。
近年来,佛山的一些企业已成为“制标大户”,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SC/WG)秘书处数量已达18个,不仅扩大了优势产业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掌握了“技术标准”这一利器,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建立健全由338项技术标准、154项管理标准、237项工作标准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成为最高级别的“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带动了该行业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该公司已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40多项。其参与制定的《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总规范》国家标准已被推荐成为ISO国际标准,主导制定的GB 5237-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等20多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坚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标准起草“专业户”,牢牢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佛山市南海力丰机床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剪板和折弯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该公司主导和参与制定了9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立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1项。力丰以标准指导设计、生产和产品检验,在行业内以产品质量取胜。在众多国内大型招标活动中,力丰以标准的制定者被指名邀请参加,特别是在国家投资的大型项目中,如电力机车、核电、风力发电、北京奥运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目前该公司的剪板折弯机已进入中国前三、板料开卷校平线已进入前列、通风管道机械位列首位。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正是由于该公司在调味品行业中具有的强大技术实力和竞争力,他们于2009年获国家标准委批准,承担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油及酱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目前该公司已主导完成蚝油、黄豆酱等5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正在开展酿造酱油国家标准、配制酱油行业标准和柱侯酱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1年,该公司共生产调味品超过100万吨,销售总额超过55亿元,酱油产品连续13年保持产销量全国第一。
随着佛山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数量的增加,佛山的产业技术优势正通过相关标准的实施而得以在全国确立。
这些自主创新企业,引领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13个“联盟标准”,促进产业聚集健康发展
“一镇一品”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经济是佛山经济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随着佛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将企业的创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是有效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措施。
因此,佛山市质监局为将企业的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积极引导和推进联盟标准工作,根据本地不同情况,将企业聚集在一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联盟为基础,以政府支持为后盾,由企业参与“联盟标准”的制定。从而,引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区域品牌创建,力促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南海区实施的“联盟标准”则是以“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品牌信誉、打造产业基地、引领行业发展”为原则,帮助一些行业杜绝无标生产,提高整个区域的产品质量。通过实施“联盟标准”,不仅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且也提高产业技术门槛,促进产业集群做强做大。
3年前,拥有全国最大内衣生产基地的南海区盐步镇,实力较强的企业凤毛麟角,300多家内衣企业85%是贴牌生产,同质化竞争下的产业集群面临空心化的危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南海区质监局联合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成立了盐步内衣标准联盟,联合起来进行核心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并着手制定4项盐步内衣联盟标准。先进标准提升了制造品质,联盟标准使传统的内衣产业华丽转身。2010年,盐步内衣的产销量较金融危机前翻了一番,年产量超4000万打,行业整体销量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掌握了内销市场话语权,几家骨干企业都在酝酿研产销分离,打造总部经济。
南海区联盟标准的实施,对盐步内衣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改变了企业以往降低成本拼市场、拼价钱的做法,而且使企业认识到只有制定严格的标准,合理设定行业产品质量门槛,才能避免通过降低产品质量破坏行业秩序的现象,引导市场从盲目混战走向良性竞争。
近年来,佛山市质监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将企业的13个“独门绝技”转化为“联盟标准”,不仅提高了技术标准战略的有效性,而且推动了13个产业集群不断聚集壮大,呈现骨干企业群体效应。
通过实施“联盟标准”,不仅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且也提高了产业技术门槛,促进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一是产业集群实施“联盟标准”后,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企业通过对标准的贯彻实施,将标准化渗透到生产各环节,避免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后造成的能源、资源浪费,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由于产业集群统一了“技术门槛高度”,有效地避免了无序竞争,推动了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三是在一些产业集群镇,在“联盟标准”的约束下,企业相互之间竞争发生了变化,以前暗斗“斗”的是价格,现在明斗“斗”的则是质量。
随着13个“联盟标准”的推出,不仅对佛山经济发展、促进企业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建立标准联盟和制定区域性“联盟标准”,也将对国内相关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六项措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佛山市因传统制造业而扬名,而忧患也恰恰在于制造业。
GDP稳居地及市前列的佛山,不再单纯追求GDP速度,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佛山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标准化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围绕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大局,推动标准化工作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以技术标准战略为着力点,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力度,促使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如何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好地使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这就是,通过技术标准战略解决由“佛山制造”转向“佛山创造”的转变。
措施之一: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结合落实广东省LED照明、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标准规划路线图,与经信、发改委及有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发动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地方标准研制工作。通过抢占标准“话语权”,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引导其健康发展。
措施之二:切实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建立体现制造业优势的先进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业镇)和产业园区的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先进企业标准研制,建立起国内领先及世界一流的企业产品内控标准,推动重点标准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大力推动“联盟标准”,在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中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联合发展,打造区域品牌。
措施之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一是重点围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相应标准体系,推行服务承诺,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推动标准科技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加大对标准研究、咨询、服务、检测、认证等标准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管理提升和供应链优化提供全程服务。
措施之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的重点突破。一是选择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较强产业化的优势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标准的研制,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发挥标准竞争的整合优势,推动创新型企业组建标准联盟;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相融合的长效发展机制,重点解决通过标准转化,提升专利技术利用率的问题。
措施之五:梳理总结技术标准战略成效,提升标准化工作影响力。一是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开展论坛、讲座,与政府相关部门及骨干龙头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强化政、企、研对标准化战略认识和重视。二是通过举办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成果展览、制作成果视频宣传片、策划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向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等宣传全市在一、二、三产业中标准化工作的成绩,营造进一步推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浓厚氛围。
措施之六:扎实、高起点开展南海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区建设工作。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落实示范区建设方案,争取保质保量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通过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技术标准战略的有效开展。
佛山,将借助标准的力量,推动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佛山,将借助标准的力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