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现已制定了59个农产品标准体系,为农产品质量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规范。这是记者昨日从市人大常委会“产品质量法”执法检查中了解到的。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晓菁参加了执法检查。
据介绍,贵阳市现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包括乌当区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区、息烽县的奶牛示范区、清镇市的葡萄示范区、小河区的猕猴桃示范区、修文县的猕猴桃示范区和开阳县的富硒米示范区。随着示范区推广进程的加快,贵阳市加快了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贵阳市共制定了59个标准体系,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品标准30项,无公害梨、杏、桃、葡萄生产技术规程4项,奶牛养殖综合标准8项。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推广实施,为农产品质量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规范。
在标准体系的引导下,示范园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乌当区的无公害蔬菜示范区由800亩发展到20000亩,示范村由6个村发展到13个村,新增总产量1100万公斤,新增总产值1648万元;修文县的猕猴桃示范区,由1万亩增加了30800亩;开阳的富硒米种植,由3个乡镇推广到12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