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活品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内涵和经济关系,包含生活观念先进、生活内涵丰富、生活方式健康、生活环境优越和生活保障健全。
时代赋予了生活品质更丰富的内涵,从而也预示着社会应给予生活品质更广泛的关注。正是如此,切实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被明确为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作为以质量为主体工作的质检部门,把“品质生活,共享和谐”作为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的主题,在洋溢着希望的初春三月,为消费者勾勒了一幅又一幅美好生活画卷。
质量之花绽放希望田野
10万质检人员,千家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企业,万家省级名牌企业,在统一时间、统一主题、统一行动、统一宣传下,开展“质量、标准、精品”三下乡活动是质检部门切实服务“三农”,实现促进农民质量维权意识提高,促进农村生活消费环境优化,促进农业生产优质、标准推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画卷添色增彩的重要一笔。
在此期间,质检人员及企业工作人员将带上各种普及质量(包括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的相关质量法律)、标准知识、真假产品特别是食品及农资产品的辨析知识、消费常识及维权常识的小册子、报纸杂志等各种宣传资料,到田间地头,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工集中工地,发放给农民和农民工,并为他们现场提供质量、标准、消费咨询服务,听取他们在城市消费方面的呼声、投诉。
农业标准化专家、农林畜牧专家也将深入农业生产基地帮助指导农业生产、科研,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检验检疫人员则实施了检验关口前移,在对出口农产品实行“驻厂检验、产地检验”过程中,把检验标准与指导农民按优质、标准生产结合起来,从而拓展检验检疫“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出口。
维权之剑守卫阳光地带
2007年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到底该吃什么,吃什么可以放心?
为了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一方面,质检部门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严密监管,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信心的增强,更依赖于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全社会三方的联动。
食品安全消费常识进社区、进超市;在加大对名牌、免检产品监管力度的前提下,提倡消费者选购名牌产品、免检产品;为消费者开辟网上“质量消费知识大讲堂”和食品安全消费在线咨询等,则是质检部门为帮助消费者逐步提高维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全民联动所付出的积极努力。
品质之门通往和谐生活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质检部门为维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监管水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建立的。
网站不仅为建立企业自律、质量追踪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起与政府、消费者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全方位保护企业产品和品牌不受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网站也为人民群众主动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全社会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构筑了防线。其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生产企业的最小单元产品实施赋码,等于给商品贴上了“身份证”,使得商品有了能够充分证明身份的标志和查验手段。消费者既可以通过有无产品“身份证”判定商品真假,又可以通过查验监管码判定商品的真伪。
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累计有10575家企业签署入网合同,铺设查询终端的商场超市211家。2007年,质检部门还将确定一批省区市作为重点推进地区,加大政府推进力度,强化技术、设备及人员的保障,建设一个让老百姓放心的电子监管网。
希望画卷、阳光生活、幸福篇章……无不在打造着有品质的生活。生活品质提高了,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才能融为一体,社会才能奏出和谐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