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今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充分发挥四川省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制度和机制建设,确保四川省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魏宏,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钟勉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副省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陈文华出席会议。
魏宏指出,在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去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卓著,全省没有出现食品安全重大问题和事故,这为今年四川省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强调,今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充分发挥省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针对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要落实日常监管,在现有监管体制下忠于职守,加强食品安全预警预测,强化宣传动员,重点做好制度方面和机制方面建设。在全省范围深化蔬菜、猪肉电子追溯体系试点,加快食品企业责任体系建设,引导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加强食品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创建和评选工作,确保四川省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钟勉就全省农产品安全问题强调,相关部门要做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制度机制建设,从农产品生产源头抓起,强化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品管理,做到正本清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监管,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充分发挥省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农产品市场安全综合联动机制,并加强农产品抽检的密度和力度,有力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会议审议了 《四川省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方案。
四川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云夏汇报了2011年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情况。他说,食品安全监管是质监部门的第一责任。一年来,全省质监系统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切实履职尽责。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和食用油、肉制品、酒类、调味品等9项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查获食品案件3338起,查获窝点10个,移送公安机关33起。对米、面、油、乳制品等民生食品,糖果、糕点、饮料等节日热销食品和泡菜、白酒、米线等地方传统特色食品,增加检查和抽查频次,特别是重点加强了对乳制品的监管。全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近8000家,小作坊近9000家,为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各地质监部门采取挂联、网格化以及分类监管模式细化责任;利用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措施,督促企业严把“四关”;通过严格生产许可,对不能持续满足条件的一律撤销生产许可,强制退出。在基层局专门成立食品稽查队,在企业安置线人,聘请了2500名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加强风险监测,全年风险监测5000余批次,检测可能违法添加的指标41种,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跟踪或集体约谈。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广邀社会各界代表4000余人,实地参观了303家食品生产企业和84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与监督。协调争取省领导参加了王岐山副总理主持的质量工作座谈会并接受央视访谈。制定并公告了食品违法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设立100万元奖励基金,并全天候开通12365投诉举报热线,引导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