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健全相应组织,加强领导,搞好协调,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在实处。
二是完善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建档制度。以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环节为重点,定期开展特种设备普查登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等级认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对事故隐患实行登记、整改全过程监管。同时,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及时录入、更新特种设备信息,实时掌握特种设备变化情况。
三是完善以监察开道、检验为本、执法保障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将监察、检验、执法工作进行有机关联,以问题报告、案件转办、结果反馈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
四是搞好宣传教育。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整顿中,向企业管理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大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政策法规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操作技能。
五是强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人的第一安全责任人主体责任,大力推行安全工程师制度,以安全管理工程师代表企业法定代表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全面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水平。
六是督促和引导使用单位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和完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增强操作人员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是完善《济源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特种设备重点企业布置相应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在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气瓶充装单位、高层住宅小区等重点设备、重点场所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应急能力。
八是加强督促检查。采取日常检查、突击检查、重点检查、定期检查在内的各种检查手段,加大对重点企业、问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预案、特种设备检查记录和操作规程及保障措施等相关内容,及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