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去年10月以来质检系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主要成果。截至目前,全国质检系统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3924起,捣毁造假窝点1200个,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1.44亿元。
据介绍,根据国务院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全国各级质检部门按照“五抓五保证”的部署,一抓生产源头,努力维护质量安全;二抓重点产品、地区和问题,严查大案要案;三抓大宗出口商品,加严进出口商品监管;四抓执法打假,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五抓长效机制,提高执法打假工作有效性。同时,保证领导有力、协作有力、行动有力、督察有力、宣传有力。在9个月的时间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全力投入,迅速行动,开展了一场有声有色、扎扎实实的“双打”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3.3万人次,检查汽配、手机等产品生产企业21.4万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3924起,捣毁造假窝点1200个,查获违法产品货值11.44亿元;检查服装、小家电、箱包、玩具、鞋类、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251.1万批次,查出不合格大宗出口商品4330批次,货值2.49亿美元。今年3月,质检总局组织各地质检部门在全国202个市、县,采用碾压、焚烧、填埋等方式集中销毁了价值3745万余元的假冒伪劣产品,有力震慑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分子,使制假售假猖獗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