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情况通报会上获悉,“双打”期间,质检部门加大查验力度,严查假证行为,对输埃及“黑名单”企业认真核查,着力加强输非工业品装运前检验工作。
据介绍,2004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质量安全领域合作交流,质检总局把加强输非工业品装运前检验作为维护我国出口产品信誉的重要措施,着力做好三项工作,切实保障我国输非商品的质量。
一是加大对输非商品的检验和查验力度。各地检验检疫局共在口岸查验输非商品34987批次,货值22.2亿美元,检出质量不合格242批次,货值1627.47万美元。
二是严厉查处输非假冒伪造装运前检验检疫证书行为。有针对性地核查输埃装运前检验证书3008份,查处假证书1463份,占核查总数的48.6%。
三是对埃及贸工部公布的257家输埃“黑名单”企业进行认真核查。对检查中发现确实存在问题的企业,绝不姑息,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