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向社会管理领域拓展
编者按
在今年初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一个时代的重大课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紧迫性。怎样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都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所以,社会管理一定是与基层老百姓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如何,决定着整体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基层社会管理是整体社会管理的基础。
重庆市首个社会管理标准化项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的启动,开启了标准化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的探索之旅。同时表明,标准化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近日,为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道路,重庆市首个社会管理标准化项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在永川区正式启动,开启了标准化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域的探索之旅。
我国标准化工作逐渐从产品技术标准领域拓展到当今社会管理领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标准化建设对于社会管理的成效越发明显,此次在永川区率先启动试点,成为该市综合治理一体化格局的一次深入创新和延伸探索。对于处在开放和发展阶段的永川,将是实现跨越的一次战略之举。
近年来,发达国家社会管理标准化建设业已成熟,同时国内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社会管理标准化建设。目前,重庆市社会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结合该区办公条件落后、投入不足、人员编制不足、制度不健全等条件的局限性,在重庆市政法委和市质监局的积极推动和帮助下,永川区探索开展综合治理一体化标准化建设,率先将标准化建设融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推动社会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据了解,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成为抢抓此次标准化工程建设的必然需求,通过探索,努力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难题和困境。重庆质监积极推动政法部门正将标准化理念导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管理从体制到机制、从理念到方式、从质量到效果的转变,寻求一种新的突破。
据介绍,试点工作将围绕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建设“三大标准体系,两个信息平台,六个示范点”,并在永川区全面推广实施。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总体目标,力争达到国内领先,重庆第一。为重庆市推进一体化大综治格局,促进平安重庆建设提供有益经验和示范作用。
同时,此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工程建设紧抓三大重点任务:一是打造三大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镇街、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一体化大综合整治标准化建设工程。二是组织实施一体化大综合治理格局标准,实现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领导、运行机制、保障等全过程的标准贯彻实施率100%。三是开展一体化大综合治理标准化质量评价,建立大综合治理标准化效果评价模式,在全区开展标准化服务评价,加快构建一体化大综合治理格局,为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标准化探路。
为保障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重庆市委政法委、市质监局给予了大力支持,抽调了该市质监局标准化院、永川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以及该区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作为专职人员,成立了一体化大综合治理格局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用4个月的时间提出了《以标准化为突破口构筑社会管理新模式》的课题,为全面、全力保障标准化工程前期调研和后期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重庆质监把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纳入了该市“十二五”期间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示范项目,作为“标准服务产业和民生”三进三创活动的重点突破工作来推动。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建设启动,标志着重庆标准化服务社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推动全市乃至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标准服务民生期待的积极回应,更是重庆标准化发展的崭新契机。”据重庆市委政法委李丰川秘书长介绍,将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应用推广平台、标准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标准体系的运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支撑和助推“平安重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