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以东40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有着“长江腹地第一深水良港”之称的阳逻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武汉阳逻新港“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战略目标。几年来,在武汉新港的建设中,湖北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奉献之歌。
让新港“新”
“以高起点的规划统筹指导新港建设发展,以高效能的管理提升综合功能和发展环境。”对于武汉新港的建设规划,武汉市领导的指示掷地有声。
新港建设的宏伟蓝图初现,港口检验检疫工作怎样同步跟上?怎样高起点融入新港的发展中?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了湖北检验检疫局港口办事处的面前。“走出去,请进来”,办事处领导班子的想法和湖北检验检疫局党组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在湖北检验检疫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该办事处组织人员到沿海口岸调研学习:南下广东,了解沿海口岸集装箱快速通道,检验检疫查验区和卫生处理区相关要求;东到江苏,登轮观摩学习……一路走来,沿海兄弟局先进管理经验让他们受益匪浅。
该办事处针对武汉新港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正是这三份调研报告给港口检验检疫建设勾画了蓝图,如今的武汉新港集装箱堆场和运输通道、检验检疫查验区、集装箱熏蒸区布局合理,安全卫生达标,集装箱货物通关放行通道便捷顺畅,既为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方便,也降低了建设成本。
“从老港搬迁到阳逻新港,对于检验检疫工作而言,不仅仅只是工作环境的更新,更是服务质量的更新。新港要有新气象,不仅要让新港‘新起来’,而且要‘快’起来。”湖北检验检疫局局长陈建东对新港建设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港口办事处身体力行。
为了提高进出境集装箱通关速度,该办事处投入资金引进海港版集装箱快速查验放行系统,检验检疫实现了进出境集装箱24小时通关放行。
让江海“通”
长江航运的一个特点,是5000吨船舶往上游只能到达武汉长江大桥。这意味着武汉新港是长江流域通江达海港口的起始点。武汉新港建成,将成为中国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中国内河最大的国际性港口。
“要用优质的服务擦亮武汉新港名片”,湖北检验检疫局分管局领导汪建华对港口办事处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是江海直达定期航程,江海直达航线必须要有快速的通关机制。为了保证江海直达航线的正常运行,该办事处抽调责任心强、能力全面的职工来保证江海直达航线的集装箱检验检疫工作,并在日常检验中优先保证江海直达航线集装箱的调箱、查验、卫生除害处理,制证和通关放行,做到从报检、查验、制证、通关放行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实行24小时通关机制。同时还向社会公开推出检验检疫服务八项公开承诺,并自觉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
让奉献“多”
“港兴我兴,港荣我荣”,该办事处的同志们默默诠释着这样一个朴实的荣辱观。
阳逻新港离市区有50多公里,路途时常堵车。“我们上班是两头都不见太阳,可以说是披星戴月”该办事处的同志这样告诉记者。的确,为了能保证按时上下班,他们每天早晨迎着晨曦从家里出发,下班回家已是万家灯火。有的职工更是“抛家舍业”,自己出资在新港附近租房居住,到双休日、节假日才能与家人团聚。
任剑,这个朴实的小伙子是港口办事处一个普通的检验员。今年5月,因背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他住院手术,但他坚持在医院门诊手术,并在手术当天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刚做完手术创口未愈,每弯一下腰都疼痛难忍,直冒冷汗。6月的武汉已炎热难耐,港口货场的水泥地面没有一丝的荫凉,一次查验下来汗水湿透全身,他就是这样带病坚持工作已经一个多月了。这样的感人事例在港口办事处不胜枚举。为满足新港的发展,该办事处的同志们放弃了年休假、推迟了探亲,至于推迟下班和节假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检验检疫人用责任和汗水赢得了荣誉,用高效的工作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用严谨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检验方法保证了武汉港口的安全、卫生、环保,他们默默奉献支持武汉新港建设,服务江海直达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