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安徽省淮南市质监局通力协助下,由淮南市人防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为主编单位起草编制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已建人民防空工程分类鉴定标准》,通过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来自总参、南京军区、安徽省的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审查。不日将发布实施。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早期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早期人防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自查排查阶段:2011年4月至8月;集中整治阶段:9月至2012年12月;验收总结阶段:2013年元月至4月。由于目前国内尚无此类规范可依,出台《已建人民防空工程分类鉴定标准》已迫在眉睫。市质监局接到市人防办地方标准申请后,领导高度重视,标准化科同志们按照标准编写的方法和规则,对送审稿从标准的结构、规范性要素的编写、资料性要素的编写等进行了具体业务指导;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在标准立项、审查等报审、报批环节一路绿灯。
该标准为正确评估已建人防工程特别是早期人防工程的现状,排除工程安全隐患,综合建筑、结构、防护、防化、通风、给排水、电气各专业的鉴定结果进行分类评定。将已建人防工程分为功能完好类、功能基本完好类、功能基本丧失类、功能完全丧失类四种类别。使功能完好类工程能得以尽快开发利用;功能基本完好类工程通过必要的加固改造后促使早日开发利用;功能基本丧失类工程暂作维持现状,待经济条件具备时作加固改造;功能完全丧失类工程则采取拆除报废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研编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分类鉴定标准》内容完整,表述规范,符合《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所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相协调,达到了研编任务的要求,内容概括了人防工程分类鉴定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层次清晰、科学合理。解决了人防工程类型多、早期工程情况复杂,工程分类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指标判定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规范了鉴定工作程序,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为已建人防工程鉴定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人防工程安全事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该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分类鉴定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提高人防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供又一重要的技术保证,突显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