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创新工作格局 营造规范环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创新工作格局 营造规范环境

——浙江省质监部门着力推动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提升的做法和体会
 

  编者按:
 

  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我国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浙江省是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大省。目前全省有5992家企业取得了42275张强制性认证产品有效证书,分别占全国的15.4%和16.8%。
 

  近年来,该省认证监管部门紧紧围绕推进质量强省和“大质量、大监管、大平台”建设总体目标,以提高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综合监管、监督抽查、认证执法、督察督办等手段,有力推动了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此,我们特别请浙江省质监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及当地这项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质监部门有关官员,谈谈他们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希望对其他省份、地区推进此项工作有所助益。
 

  落实监管责任 注重监管实效
 

  连线时间:5月5日
 

  连线人物:浙江省质监局合格评定监管处处长 阚江州
 

  谈到浙江省认证监管部门在做好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浙江省质监局合格评定监管处处长阚江州将其概括为4点。
 

  阚江州介绍说,首先我们是在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工夫。近年来,浙江省质监部门确立了以获证企业为切入点,以无证产品查处为重点,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为落脚点的强制性认证产品监管工作思路,制定了“省局指导督察,市局监督检查,县局日常巡查”等制度,建立健全了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企业档案备查、认证信息共享与协调合作等机制,初步形成了“以认证监管机构为主导,以专职执法机构为主力,以法制工作机构为监督”的强制性认证产品认证执法监管工作格局。
 

  其次是试点单位引路,抓好工作推动。2007年以来,浙江省确定了乐清市、嵊州市、鄞州区作为强制性认证监管试点单位。根据国家认监委相关要求,省局对各试点单位进行了认证监管培训,明确了各试点单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做到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探索创新,对试点工作实施重点关注,强化业务指导和跟踪,鼓励试点单位大胆创新认证监管新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第三是明确督察重点,强化认证执法。浙江省质监部门积极调动和发挥质监系统内部和社会各相关部门力量,重点对实施强制认证的家用电器、儿童玩具、汽摩配、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等产品,加大了执法检查和举报投诉查处力度,通过强化对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的执法监管,有效遏制了强制性认证产品领域的违法行为,规范了认证市场秩序,维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是加大抽查力度,注重监管实效。近年来,浙江省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工作职能,特别是加强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协作,每年都会选择部分强制性认证产品,列入全省监督抽查计划,实施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对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的监管。
 

  持续深入开展认证执法行动
 

  连线时间:5月6日
 

  连线人物:浙江省建德市质监局局长洪利宏
 

  浙江省建德市质监局局长洪利宏将该局抓此项工作的做法简要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抓点带面、从严查处、因势利导、多措并举。
 

  洪利宏具体介绍说,一是抓点带面,着力推进执法工作开展。2010年,建德质监局把开展认证执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市性的认证执法行动。二是从严查处,着力打击认证违法行为,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认证执法方法。概括起来就是“123”,“1”就是检查过程“重证据”,检查形成违法认证的“一个证据链”,做到证据确凿,相互印证;“2”就是调查过程“讲道理”,要求违法认证机构正确评估将违法事实移交认监机构和新闻媒体后的“两个代价”,积极配合局工作人员的案件调查;“3”就是案件处理“重效果”,对违法认证机构的处理中要求做到认识到位、处罚到位、纠正违法“三到位”。三是因势利导,着力拓展认证重点领域。2010年底,建德局在该市环保局的大力配合协助下,组织开展了环境认证专项执法行动。行动及成效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好评,使环境体系认证执法成为促进建德市环境保护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抓手。四是多措并举,着力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首先摸清当地企业认证的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并与国家认监委、省、市局、认证认可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其次争取市政府出台了《建德市加强认证监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工作实施意见》,把认证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再次是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区域认证工作环境。
 

  今后,该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以查处虚假认证为重点的认证执法工作,以不断规范、净化认证市场。
 

  健全工作机制 提高监管效能
 

  连线时间:5月6日
 

  连线人物:浙江省乐清市质监局纪委书记 章建新
 

  乐清市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大市,量大面广,种类繁多。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监管工作,始终把它作为提升强制性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严格执法检查,健全工作制度,创新监管机制,优化服务方式,有力促进了相关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确保了3C认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了区域性、行业性重点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谈起主要做法,浙江省乐清市质监局纪委书记章建新将其归纳为5点。章建新说,首先是加强执法巡查,创建分类分级监管机制。一方面,我们根据企业规模、信用等级、产品质量风险程度和证书状态以及所属行业等对企业进行分类,分别采取程度不同的监管措施,做到突出重点监管。另一方面,我们根据获证企业分类情况,开展执法巡查活动,通过建立实施获证企业巡查制度,既落实了监管职责,又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点做法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工作联系平台。乐清市质监局加强与发证部门信息沟通与工作联络,与CQC杭州分中心签订了《工作备忘录》,明确了地方质监部门与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基本要求和内容。第三是严格执法检查,建立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置机制。乐清市质监局利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而冒用认证标志、超范围生产、一致性不符合等重点违法行为。对无证企业窝点开展严厉的打击,有效抑制无证生产销售现象。第四是监管与服务并重,提高监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我们认为,开展认证执法监管工作是提升强制性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执法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在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监管活动中,注重监管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注意把认证执法监管与帮扶企业并举。第五是加强执法培训,提高认证执法人员队伍素质。去年浙江省局组织了对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和执法人员的培训,乐清市质监积极派员参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邀请CQC专家,对全局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产品一致性检查的技巧。此外,结合执法工作实际,不断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学习新知识,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满足行政执法需要。

作者:段曙东 曹吉根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