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一个周末,退休在家,三天两头就和老伴去看外孙的北京东城区的唐女士一进女儿的家门,就急匆匆地对女儿说,北京某某超市一名3岁儿童在扶梯上玩耍,孩子的手指被运行的扶梯夹断……
唐女士的外孙刚刚3岁半,和被夹断手指的孩子一般大小。唐女士说,小外孙最喜欢在扶梯上玩,简直是把扶梯当成了玩具。偶尔带外孙去超市,外孙总是缠着她和老伴在扶梯上玩,老两口虽然十分小心地陪外孙上上下下,但主要担心的还是外孙磕着碰着,从来也没有想到扶梯还能夹断孩子的手指。这种担心,岂止是唐女士有过。
家长监护失职
近年来,扶梯夹断儿童手指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大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县城都发生了扶梯夹断儿童手指的事件。
和唐女士描述的比较接近的一起事故,发生在2011年3月21日:杭州一名3岁男孩在上塘路的一人行天桥扶梯上滑倒,左手嵌进了梯级边缘。家长发现时,孩子已经把手迅速拔了出来,手骨外露,筋骨折断。扶梯厂家工作人员称,梯级边缘的缝隙不会超过4毫米,小孩的手虽然进不去,但是皮肉比较嫩,在外力作用下也可能挤进去。
2008年2月,发生在成都春熙路一家商场里8岁的男孩手指被扶梯夹断的事故,就是典型的外力作用引发的事故。这名男孩在扶梯上玩耍时,右臂袖套被扶梯夹住,右手指被“扯”了进去。虽然电动扶梯的安全装置被及时触发,扶梯自动停了下来。但110巡警、119消防官兵和商场的工程人员赶到后又经过20分钟才拆除上下4个梯步,再将液压钳伸进夹住孩子手指的缝隙,孩子的手才从张大的缝隙中取了出来。
在一系列扶梯断指事故中,有的能够修复,有的给儿童造成终身残疾。
日常维护缺位
上述事件的报道中虽然大多都有维保人员及时赶到事发现场,但从报道中唐女士不可能看到,很多扶梯其实都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
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凤旺认为,虽然大人监护不力是扶梯断指事件的首要原因,但扶梯的安全与日常维护保养有很大的关系。国家标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护保养基本要求》规定围裙板对接缝隙,护壁板接缝,扶手带入口处与导轨或支架之间的缝隙以及阶梯、踏板与梳齿板的啮合深度,围裙板与梯级、踏板或胶带水平间隙等都应每月检查一次。如果商场或其他公共场所按规定进行保养,扶梯断指案件是可以降低的,但是现在一些商家为节省费用,几个月才检查一次,留下了安全隐患。
日常维护不到位与近年来扶梯生产企业间的价格战有关,过分压低价格,严重挤压了企业正常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在维护保养方面打了折扣,该更换的零部件没有及时更换。虽然绝大部分企业在出现事故时都能够及时派出维护保养人员到场处置,但这属于应急服务,被忽略的日常维护保养恰恰是扶梯生产、装配后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标准已经修订
扶梯断指事故频频发生,是否与扶梯的国家标准有关,具体说是不是诸如夹住儿童手指相关部件间的缝隙等相关指标规定的太低?
现行有效的规范扶梯产品质量的标准即《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已于1998年2月1日起实施。陈凤旺认为,虽然已经实施12年了,但由于这项标准在安全指标上等同采用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标准,所以符合标准的扶梯足以保证安全。现行标准中属于危害事件表中机械危险的项目共包括12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挤压危险、剪切危险、切或削危险、缠卷危险、牵拉或夹着危险、撞击危险、刺或戳危险、摩擦或磨损危险、高压流体喷射危险、部件抛出危险、丧失稳定性危险、滑移跌倒和坠落危险,其中很多要求与夹断儿童手指等事故相关。
按照修订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修订标准的主要的变化之一是调整了危险列表中的部分危险类型,每一种危险名下的每个危险项都对应着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机械危险排在了修订标准中重大危险列表(相当于现行标准中的危害事件表)的第一位,包括9项内容。
此外,这次修订还增加了诸如梯级和踏板表面、梳齿撑板以及楼层板表面防滑性能的具体评价方法,增加了有关围裙板防夹装置的具体要求,修改了降低人员在扶手带入口处与地面之间被夹风险的措施。
据了解,修订的标准已经审定,将于今年上半年报国家标准委。陈凤旺强调,造成儿童断指的首要原因是家长监护不力,即使实施了新的标准,儿童在监护不到位的情况下乘用扶梯依然十分危险,而日常的维护保养再不到位,更会增加儿童断指或其他事故的风险。